本网评论员 金苑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有思想、有能力是前提、是内核,实践、实用、实干是人才价值内核的外在彰显。“两有三实”这个人才目标定位是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的积淀和探索,是十余年组建兴校强校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培养方向。
思想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正确的思想来自于社会实践,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而形成的。思想的作用有助于进行意识的引导,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思想首先应该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其次是能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并与实际有机结合。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即进行各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概括讲,就是能解决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力是行动的保障,思想和能力都产生于实践活动中,同时也改变实践的效果,反过来,实践活动也促进人们思想和能力的提升。掌握思想和能力的形成规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节点。本科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知识的“宽口径、厚基础”,因此,彰显“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必须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面对办什么样的经院?培养什么样的经院学生?怎样培养经院学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厘清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将就这个问题作出进一步回答和阐释。本科教育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仅仅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地方性本土化人才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践应用必须以“有思想、有能力”作为前提。
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的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高思想境界、高尚道德素质、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东西的形成,不仅仅需要课堂教学的传授,还需要师生课外互动交流,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更需要社会实践的锤炼。
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围绕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来定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巩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要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提升计划,坚持专业与行业对接、与产业互动,紧扣湖北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着力打造专业特色。整合优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完善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干,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使学校成为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慧库和思想库。
以方法和手段为突破口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经过多次修订、补充和完善的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正在全面实施,着力推进学分制、专业核心课程制、辅修专业证书制等配套改革。
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先后数次对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方案注重凸现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行业产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等等,坚持“两有三实”人才培养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个性化培养;二是着眼于大多数学生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同时注重拔尖班、实验班等少数优秀学生培养的创新;三是不能脱离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基本素质的实际状况,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还要注重发挥科研服务教学的作用,通过科研方法向教学方法渗透、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互补共用,实现科研教学良性互动。
推进教学方式创新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改变课堂教学就能够解决的。“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等都要结合新形势认真思考与探索。
信息化时代对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学生。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学生和教师创造课堂内外新的、更灵活的角色,教师的作用随之发生改变。很显然,教师不再是确定并传授特定内容,而是要启发、鼓励、管理并指导学生学习,是师生合作,一起工作、一起学习。教师就应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交互性学习。随之带来的是,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都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革、求变。信息化时代给了学生许多不需要通过课堂、图书馆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便捷途径,在这种背景的挑战下,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型考试方法。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监控十分重要,要建立起评估、反馈、督导、验收的监控体系,同时还要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授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观摩、评选“经院名师”等活动,激发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深化实践育人方式
强化实践性教学,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实践、实用、实干”人才的必经路径,也是难点和要点。要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产学研”一体的大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政行企深度合作,总结推广与省农行、中百等单位合作经验,坚定不移按照“六个共同”(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综合性实习和就业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原则搭建平台、深化合作、共享资源,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青年教师到企业、基层单位锻炼的长效机制,为培养“两有三实”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促招生就业工作上新台阶
把招生就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断探索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完善并扩大专业大类招生。继续推进省内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吸引优秀生源,为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以生为本,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反馈体系,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负责制、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发挥“智慧园”作为全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深化大学生实习实训,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