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来源: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2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学生工作理念


本网评论员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地位,尊重人的主权,尊重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之间的矛盾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利用先进的学生工作理念和科学的学生工作模式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我校的学生工作理念:“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正是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先进的学生工作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工作的主要矛盾

  长期以来,学生是学校“管”与“教”的对象,学生工作就是“防御型”的纯制度化的管理工作,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把学生在校的成长阶段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系统,学生在该系统中是一个自主的人,他与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多重联系,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逐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协调和平衡。对此,学生工作必须实现由“防御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适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始终让学生在接受先进的教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吸取先进、健康、科学、智慧的滋补养分。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以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用“学生”的心和眼去体验和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这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因此,学生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在自我人格健全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而且如果不及时改变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这一主要矛盾还将继续深化。

  二、对爱与智慧的理论诠释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是我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其中,爱和智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理念的不同延伸,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其中,“爱”,就是责任与品格,体现了这一理念的主观部分和感性成分,体现了智慧的能动性和有效性。责任是爱的内涵,爱是责任的体现。品格是爱的前提,爱是品格的升华。在主体上,体现了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工作的活的灵魂,是在引领学生成长过程中责任与品格的强烈表达;在客体上,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成才成器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成长诉求。

  “智慧”,就是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现了这一理念的客观部分和理性成分,理性要求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方法论和工具理性,更要教育学生树立以正确世界观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理性。体现了爱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在主体上,体现了对教育者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地传播知识和合理地传授方法的客观需要;在客体上,是对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追求真理、建构知识、掌握方法和增长才能的具体要求。

  “爱与智慧”,既是用智慧去爱,也是爱的智慧;爱是智慧的能动表达,智慧则是对爱质的规定。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爱与智慧”,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是德与才的完整融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现实结合;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观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实践。“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目的是既要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和素质完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生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从而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爱与智慧可以单独解释但不能分开理解,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同一理念的两个维度,两者缺一不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辩证的统一整体。任何割裂的或片面的理解都将是曲解、误解甚至是错误的。

  三、“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既与我校办学精神一脉相承,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校的校训是:“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这既是大学精神,也是办学思想。“厚德”,就是厚养美德,广载万物,其实质就是爱;“博学”,就是学识渊博、重视理性,其实质就是智慧。厚德博学,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爱与智慧的统一。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内涵。而“经世济民”就是“爱与智慧”的教育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创造价值。因此,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是与我校的办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我校办学精神在学生工作中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学生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注重学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育人效率和实现学生持续的、不断的发展为目的的工作理念。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是科学发展观在学生工作的本质体现。就是要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爱与智慧的引领。首先,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就是要爱学生,爱学生工作。其次,智慧是爱的理智性和完善性,是用科学的、进步的思想和富有技术含量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和指导学生。注重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注重从德行品格出发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注重用育人的智慧把握教育的方向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注重用充满智慧的大爱塑造学生完善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现代化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提高育人效率和育人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和落实在学生工作上。

  四、坚决实践“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是解决学生工作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是解决学生工作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学生工作的传统做法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 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种做法表面看很“实”,实际上极易脱离学生成长实际, 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爱与智慧”要求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

  《易经》有言:“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学生工作必须遵循教书育人之“道”,以“道”御“器”,用爱与智慧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领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这是学生工作中最具价值的活的灵魂。如果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固定尺度去“ 雕刻”和“生产”学生,只有学生工作之“器”,而没有教育培养学生之“道”,那就是本末倒置,就不是以育人为根本,就大大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必将造成学生工作的旧模式日益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和选择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更加具有宽容度。这大大增加了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主权。选择自由度的大大拓展固然给个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倍增了人类的困惑。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促使人无所适从、想要逃避的自由。因为你必须选择,而且无人能代替你选择,并且必须由你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和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还未成熟的特殊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处于一个探索和逐渐成形的时期。多元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极易导致大学生阶段性地失去信仰,没有目标,不知所从,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迷惑困顿和茫然失措,导致价值混乱、人际失和、无心学习、心理不良、自我迷茫、毫无规划、就业乏力、未来堪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大学生十分需要教育者真诚的爱心和智慧的引领,否则他们很容易走向成长的反面。

  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学生工作的现实中,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必然应具有强烈的爱心又具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教育智慧。要能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发现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倾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爱与智慧帮助学生掌握成长规律,设立人生目标、规划大学生活、做好思想指导、形成主流价值、处理人际关系、建构知识结构、传授学习方法、参加社会实践、做好职业规划、指导毕业就业等。要对学生进行现实和理想的双重教育和指导,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既具有“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顽强工作精神,也具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对学生既有现实的指导与帮助,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化;用爱与智慧把学生引向成才之路,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的教育人。

  五、“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是我校学生工作之道,是我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终极尺度和指导思想

  党委书记周元武同志在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坚持“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这反映了“爱与智慧”是我校学生工作之道,是我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终极尺度和指导思想。其他的原则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爱与智慧”之道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工作中的“以育人为根本”,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工作的核心价值。

  校长吕忠梅在第二届教代会的报告中针对学生工作也明确指出:“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考虑工作、安排活动,要高度警惕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实施效果与大学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吕校长的讲话是对学生工作中要坚持育人根本的要求,是对我校学生工作主要矛盾的揭示,也是对学生工作发展方向的担忧。在4月12日召开的以“做实院系学生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贡献度”为主题的会议上吕校长更明确要求:“学生工作要改变家长式的工作方式,要靠精神、理想和对事业的追求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吕校长的讲话与2009年12月21日党委书记周元武与新一届团委委员座谈时提出的:“共青团干部要有理想主义精神,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把育人放在根本性的地位。教育是阶段性的工作,但培养人不能着眼一时一事,而是要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在大学阶段,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基础。培养的人才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知识水平再高也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的指导精神以及周书记在今年3月20日上午召开的2010年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我们要用‘百年发展’的眼光去办学校和办专业,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既要为学生的生存服务,更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的要求词异而意同。

  校长吕忠梅在2008届毕业生典礼上作题为《举起我的灯盏 照亮你的归途》的演讲中说:“经院永远是大家的心灵港湾。我相信一句话:母校永远会以她的学生成长作为牵挂,母校永远会以她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幸福,母校也永远会以她的每个学生的成就作为永恒的荣耀。”这不仅是吕校长对广大毕业生的深情寄语,更是对高举智慧的灯盏,用爱照亮学生归途的期盼。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也是周元武倡导的“经院精神”在学生工作中的实现和延续。实践证明,正是因为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所以我们才能忍辱负重;正是因为具有爱的责任,所以我们才能坚韧不拔;正是因为具有奉献牺牲精神,所以我们定要首战用我;正是因为具有智慧的指引,所以我们定能用我必胜。合校八年来包括学生工作的学校建设和发展,就是对“经院精神”的最好诠释。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符合我校校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爱与智慧的辩证统一;是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完美结合;是与我校办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我校办学精神和育人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是解决当前学生工作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我们坚决践行和长期坚持这一理念,把我校学生工作推向更高效和更高质的层面,将有利于培养出更全面和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两有三实”人才,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大力推进我校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