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双碳”人才培养 做好“双碳”大文章
——“双碳”人才培养高端论坛主题演讲
(2022年5月28日)
温兴生
尊敬的丁烈云院士、王焰新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丁烈云院士、王焰新院士围绕“双碳”人才培养主题,为我们作了2场有思想、有内涵、有见地的主旨报告,既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教育智慧、深厚的学术造诣,也彰显了他们开阔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家国情怀,我听了之后深受启发和触动。下面,我就湖北经济学院做好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工作做一个汇报,求教与会嘉宾。
第一,深刻领会做好“双碳”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去年7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今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旨在要求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快构建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看出,无论是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部署,还是教育领域的《行动计划》《行动方案》,都为高校做好“双碳”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昨天,肖菊华副省长来校为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时强调,“湖北经济学院要以碳特色为主题,做好碳文章。”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谭方正副司长内涵丰富又语重心长的视频致辞,他在肯定学校深耕“双碳”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学校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从2012年5月,学校牵头协同10家单位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到今年初中心升级,正式获批省部共建,这既是对学校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过去的十年,中心聚焦学科前沿,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打造了“一院一刊一会”:“一院”指的是2018年成立的低碳经济学院,这是全国最早成立以“低碳经济”命名的、培养碳减排、碳中和及碳交易等方面人才的学院;“一刊”指的是2016年创办的《环境经济研究》,这是全国第一本环境经济学学术期刊;“一会”指的是2014年开始举办的“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目前已连续举办八届。可以说,中心在支撑湖北碳交易试点建设、服务全国碳市场、打造学术共同体、探索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显著进展,为“双碳”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领会“双碳”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重大价值,牢牢抓住“双碳”战略契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发挥协同创新中心主阵地作用,聚焦“双碳”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新模式、取得新突破,不断壮大“双碳”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推动经管法等传统优势学科融入“双碳”学科建设格局,努力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湖北省绿色崛起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第二,切实肩负起“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时代使命
教育部《行动方案》强调,要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已有的“双碳”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学校将着力推动3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以“双碳”战略需求为方向, 把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落到实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不仅带来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构建的机遇,也带来了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转型、技术创新竞争等多重挑战,因此大力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尤为紧迫、必要。学校将进一步结合自身经管法优势学科特色,找准发力点和突破点,用“双碳”主题引领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育与之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力争形成与“双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融合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以构筑“双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把多元培养紧缺人才落到实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立身之本。学校将结合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加快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举全校之力,全面提升低碳经济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全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更新,努力为“双碳”事业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未来经济学家、科学家、工程领军人才和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学科、师资优势开展碳能力教育培训,为各类市场主体低碳专业从业人员提供服务。
三是以全面开放办学为抓手,把提升“双碳”国际话语权和服务社会能力落到实处。对外开放应当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学校将探索发挥中外大学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对话,主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环境经济研究》期刊影响力,推动期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继续办好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争创“双碳”领域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主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三、坚定不移落实新时代“双碳”人才培养战略任务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党中央已经出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批准了碳达峰行动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彰显了国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思路和方向,因此着力发挥“双碳”人才培养工作在整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力争在国家“双碳”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格局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
我们将推进“双碳”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编写和出版“双碳”系列教材;加快建设一批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启动一批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我们将推进“双碳”领域产学研协同育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中心与各协同单位的交流合作,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和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我们将推进“双碳”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积极与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碳中和领域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和智库咨询等合作项目;培养积极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场运行的专门人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回望过去,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果;展望未来,我们谋划了一套自己的想法,努力做出特色优势。全体经院人将继续发扬“勇于担当、从严从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奋斗精神,在推进新时代“双碳”人才培养工作中,踔厉奋发,笃行实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斗志、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