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电影中的党史:《开国大典》——开辟历史新纪元的盛典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者:晁悦发布时间:2021-12-27

  前言:电影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利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之一。红色电影蕴含着鲜活生动的党史故事,具有格调高雅的艺术感染力。今天,我们开辟“电影中的党史”专栏,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红色电影,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开国大典》——开辟历史新纪元的盛典


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文明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日子。这一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的开国大典也成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盛典。


  1989年9月21日,在新中国诞生四十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四十周年纪念日。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开国大典》与观众见面。全片采用历史纪实元素与艺术描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大战役胜利之际到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影片从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群众一起欢庆胜利,依次展示蒋介石在南京发布新年文告、李宗仁代理总统、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下野并离开南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机关搬迁北平、国共从谈判到破裂、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毛泽东进入北平并积极筹备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该片浓缩新中国成立及前夕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客观、真实、艺术地再现其跌宕起伏的过程。编剧一改以往单纯表现毛泽东胸襟、气度、智慧与决断的手法,而是通过毛泽东和毛岸英父子对话回忆杨开慧、方志敏等革命烈士,深入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毛泽东对战友的情感以及在政治上深谋远虑的个性。而影片在总体风格上既依存现实史料,又摆脱史料的束缚,追求诗意的概括。为达到真实感,影片从序幕到结尾,用了15段资料片,把过往的真实历史镜头与剧组拍摄的镜头衔接在一起,拉近了观众和影片内容的距离。


  该片在大陆的影响自不必说,即使在香港,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也连演113天,打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映107天的国产片港映记录。


  该片摆脱了让革命领袖鹤立鸡群唱独角戏的俗套,也避免了堆砌事件的被动叙述,而是把历史英雄和普通人作为历史过程中的一员,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展示人的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使历史成为人的历史(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作家王愿坚评)。因此,该片是新时代年轻人重温这一历史盛典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