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育人专栏】黄岚:做学生最亲密的朋友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18-11-22


记者 王赫兰 程高茹 刘倩 江章钧


  黄岚,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双硕士,现为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孔子学院第四任中方院长。主讲英语视听、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多门课程。先后获校级教学名师奖,第二届、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视听说组特等奖和一等奖。


热情教学 传递正能量 


  高中时期,黄岚数学成绩不好,但她的英语老师一直给予她鼓励,主动帮她联系老师帮她补习数学。自此,她就对英语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浓的敬意,她决定要像她的英语老师一样,成为一名老师,把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坚强后盾。


  在黄岚看来,课堂就是老师的战场,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因此她的每一堂课都会认真对待。除了课前充分备课外,她有一个习惯,便是每堂课都提前到教室进行课程设计,有时候甚至提前五十分钟就已经在教室,对即将开始的课堂进行再斟酌、再完善。“我觉得课堂就像一个充电站,每天将全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向我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想,是一个相互充电的过程。”黄岚说。


  “在Demi老师的课堂学习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如果还可以上她的课,我希望一直上下去。”丰霄目前正在学习英语写作课。这学期,丰霄和同学们要完成一篇1500字文章,然而这并不是完成作业式的任务,在构思阶段黄岚就开始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帮学生们理清故事线索,然后认真地梳理文章内容,并仔细修改和批注每一位学生的构思文章,再给出建议。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师生们愉悦地共同完成这段学习。


  黄岚希望学生每天能背着“空书包”来上课,带着“装满知识的书包”回去,将知识入脑入心,并且能够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做亲密朋友 助力学生成长


  不仅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姓名和性格特征,她还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


  为了更好走近学生,黄岚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每节课前先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大家关注的事,分享生活故事与经验。“老师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爱学生。上课前观察全班同学神情,要是发现有人情绪低落,课间我就会走到他身旁,同他交流,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黄岚说。


  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师生间浓浓的情谊也逐渐形成。每年新年,黄岚精心准备礼物,认真手写贺卡送给每位学生,而学生给她的回信一封比一封厚。在黄岚家中,堆积了满满几大箱子学生赠送的书信和贺卡。“每每看到这些‘贵重物品’时,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了。”黄岚说。


  对郭汪而言,黄岚老师对他的影响极大。郭汪曾经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人,不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母亲对他一直要求严格,所以母子关系一度紧张。“我能理解妈妈,也很爱她,只是不知该用什么方式和她交流。”黄岚得知此事后,立即给郭汪做心理疏导,让他慢慢学会如何沟通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当我终于决定给母亲发微信,告诉妈妈,自己想她时,才发现原来表达爱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感谢黄岚老师教会了我许多。“此后,郭汪慢慢变得开朗,开始更加主动和朋友同学交流,也常常同母亲聊自己的近况。


  在郭汪纠结是否继续留任院学生会时,黄岚也一直在背后支持鼓励他,告诉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方面发展。“好像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问题,我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她求助。听完她的意见后,烦躁心情都会一扫而过。”郭汪说。


  在黄岚看来,无论成绩好坏,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教师就像摆渡者,无论船客是晕船还是不会游泳,都要安全地将他们全部送达到岸。”


学习永不止步 感恩平凡人生


  除了教学,学习对黄岚来说是人生大事。“人一辈子都要学习,否则就会停滞不前。”这是她对学生说过最多的话。不仅对学生如此要求,她也总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阅读,每天学习已成日常习惯。


  做老师,专注于教育教学;做学生,正攻读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黄岚就这样充实着自己。此外,她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到外校听课、评课、听讲座,虚心向同行学习;主动向教研组老教师请教,讨论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拓宽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内容。


  同时,她认为学会感恩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但幸运的是,我的家人会分担家务,让我能安心工作;工作上遇到了麻烦,朋友同事会鼎力相助,是他们的支持让我一步步走到现在。”


  在家时,黄岚全身心陪伴家人,或陪儿子看书学习,或陪父母散步聊天。“一天中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回家后应该专心陪家人。”工作中,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学生第二课堂,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会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传授给新进青年教师。“刚入校任职时,前辈们帮助过我许多。现在我也想尽一己之力,让外院年轻老师们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