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纠错热线:(027)81973969   

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13-08-29 15:15       浏览次数:115

文章来源:        编辑发布:

 
会议现场


周元武讲话
 

吕忠梅讲话 

  本网讯(通讯员 夏喆)为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7月22日至26日,由校科研处主办,湖北地方税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召开。校党委书记周元武、校长吕忠梅、副书记张奋勤、副校长吴少新、党委副书记廖长林出席会议。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水事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湖北地方税收研究中心、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中华饮食文化培训基地、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中心、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湖北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陈向军主持。

  会上,湖北水事研究中心、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地方税收研究中心和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围绕跨学科跨院系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作了专题发言。

  廖长林认为我校的研究基地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更是密切联系实际,与实务部门息息相通的平台,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

  吴少新强调,科研基地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凝练方向,打造特色;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实力;三是要积极探索基地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四是要提高研究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张奋勤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发展中的大学而言,研究平台至为重要,研究基地应该在课题开放招标、资源成果共享、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研究等方面多下功夫。

  吕忠梅结合过去一年我校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努力方向三个方面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学校的研究基地已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大主干学科,并延伸到了统计、人文、旅游等相关学科领域,已成为我校科研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建设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提供了强力支撑。过去的一年,研究基地总体建设成效明显,基地建设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科研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基地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服务地方经济渠道更趋多样,在高级别科研成果、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中青年研究骨干培养、学术活动及基地影响力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吕校长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目前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地的特色仍然不够,特别是在研究理论的创建、研究成果的显示度和标志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发现人才与培养人才的路径仍不够通畅;各基地之间协同与开放的机制不够灵活;成果的提炼和升华也存在欠缺。为把基地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思想库”、“人才库”、“智慧库”和“信息库”,吕忠梅认为基地应该做到“七个更加重视”,即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基地发展;更加重视凝练研究方向,不断提升研究地位;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建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库;更加重视协同研究,实现合作共赢;更加重视体制机制创新,规范基地管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实现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更加重视成果转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社会服务品牌。

  周元武指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基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他希望基地建设能够形式多元化、参与人员扩大化、质量内涵化、研究力量团队化,研究基地要加大推动研究成果市场转化,积极寻求思想教育和利益机制的有机结合,让基地成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培养平台,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手。

 

湖经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湖北经济学院宣传部 电话:027--8197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