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哲(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是2016年11月经学校审批成立的校级研究单位,中心主要针对湖北省或全国的风险治理与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建议方案,同时也以培训专业人才为宗旨。中心服务对象包括本校全体师生、公民营企业组织团体、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与全体社会大众。
鉴于民众薄弱的风险意识,在本报开辟风险管理园地专栏,传播风险常识,提升全校师生的风险意识,为师生们应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类风险提出应对建议。此外,针对学校管理上可能遭受的风险议题,提出建议供学校参考。
风险管理园地也担负风险交流或风险沟通的角色。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上很重要的环节,根据国内最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23条规定,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验证机构、新闻媒体等相关团体机构的法定义务。鉴于校内外餐饮种类多,师生们如何吃出健康安全,是校园生活中重要课题,因此园地在风险交流的内容上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风险。
风险管理园地是开放透明的,为丰富内容,竭诚欢迎全校师生投稿。
提高风险意识 拒绝信息泄露
石勇娟(保险Q1441班 )
前几天班群通知一则消息,一名大四学长接到自称是校档案管理陈主任电话,询问家庭联系方式和实习单位。他的父母也接到电话,称他实习时被人捅伤急需用钱。其实这样的消息已不是首次出现,从准大学生学费被骗死亡到只要提供相关号码就知道个人开房记录。不禁让我们开始怀疑,我们的个人信息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利用?面对无所不在的风险,每个人都必须对我们的行为做出斟酌。当我们在登陆信息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否能承担?
不同的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一部分人可能喜欢大得大失的刺激,另一部分人则可能更愿意“求稳”。根据行为者对风险的偏好将其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追求者和风险中立者。其中,风险回避型,会选择不用微信、不用Facebook,平时手机会关机,坐公交,购物都付现金,尽量减少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中立型,则习惯于对填写的信息不要求任何补偿,并觉得反正当前提供信息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风险爱好型,明明知道登记个人信息会泄露个人资料,还是会为了廉价奖品,豪不犹豫填写,殊不知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
对于以上我们对隐私暴露的习惯,及导致的代价,相应解决措施的滞后性,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等,都值得深思。愿我们都可以利用风险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减少损失的发生。毕竟,人是最大的风险来源。
导师评语:个人信息关乎切身利益,希望大家可以“反省”自己平时是否有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而惹来更多麻烦。对于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只能说在网络时代,信息是不可能100%不被泄露的,建议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要多注意,特别是支付宝钱包、云存储等功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