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纠错热线:(027)81973969   

【十育人专栏】李丽:以数学为业

发布时间:2022-04-08 08:36       浏览次数:1274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发布:晁悦


记者 晁悦 王甜甜 吴佳睿 摄影 容天呈


  “我研究的主要是预见控制理论中的鲁棒控制理论。我们研究的系统模型有不同类型,诸如不确定的、随机的、连续的、离散的等,现在我准备把预见控制系统延伸运用于不同系统模型之中。”她语速较快,声音洪亮,当看见我们眼中的困惑时,她低头思考,好像面对着听不懂课的学生,需要再琢磨怎么“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看着眼前这位利落马尾、粉咖色帽衫、不着脂粉、眼神透亮的青年教师,我们很难将她与那些光芒四射的成绩相挂钩,比如“18篇SCI”,再比如“拿着评教授的成果评了副教授”。


  李丽,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副主任、大数据PI团队核心成员,副教授。她在5年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9篇,其中SCI 18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获校级教学三等奖,指导优秀毕业论文1篇,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1篇。


  她说:“我爱学习,我爱数学。”


“我的数学成绩很普通”


  李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天才少女”。


  “我数学成绩一直一般。”李丽在2008年参加高考,以数学成绩105分考入湖北文理学院,调剂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且我本来是为了就业,报考的电子等工科类专业。”


  但入学后,在同学们纷纷转专业时,她没有给自己太多选项,直接投入了新专业的学习。“既然读了数学专业就想要把它学下去。”


  李丽从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直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一门门专业课下来,她发现自己投入越多就越喜欢这个专业。“相比待在寝室和外出,我更喜欢待在图书馆做题和学习。而且我很明确自己要读研,我要考去北京。”平淡的大学4年,结出她期待的果实。


  2012年,李丽以专业第9名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深造。


  “最初我没有考虑是否读博,只是跟着导师做好每一步工作。”她的导师是廖福成,在师门中不成文的规定是:不论是否继续深造,毕业时都要有1-2篇SCI论文。“所以我尽量去达到这样的要求。”


  没有固定的工作位,李丽依旧保持了在图书馆学习的习惯,在研一时她已经有一篇成熟快定稿的论文,和一篇在研论文。“虽然我没确定是否读博,不过我还是很主动找老师沟通。比如老师8点有课,我会提前一天和他约7点半见面讨论论文。”


  2015年,她在《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 Design of a Preview Controller for Discrete-Time Systems Based on LMI》(基于LMI的离散时间系统预瞄控制器设计)。因为她的积累和积极进取,导师投来“直博”的橄榄枝。


  “在我看来,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投入足够多时间和精力,就能学好数学。”在默默地坚持中,李丽在5年硕博生涯中共发表6篇学术论文。


  2017年,在湖北经济学院赴北京进行人才引进时,李丽以其出色的学术成果引起学校注意,7月,她正式成为经院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一名专任教师。


“她把科研当兴趣”


  “学校给我们营造了非常良好的办公环境。”


  李丽的办公室位于知行楼一楼“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走廊窗台边摆放文竹、多肉等各式花草,与中庭的绿植相映成趣;窗户旁是咖啡吧式的高脚桌,上面摆放着小零食,旁边设咖啡机和茶台,供老师们取用。办公室内墙面白板上写着团队口号“见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人生高度,能有多高还要看执行力”格外醒目。


  她的位置是一个并不宽敞的“工位”,李丽一天中有近14小时在这里度过。


  “现在我和3位年轻博士一起住汀兰苑,也有了固定工作的位置,这样我就有很多时间投入工作。”8点30分到达知行楼129B号,晚上10点返回汀兰苑,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李丽都选择在办公室工作。“我喜欢早晨来办公室先整理一下桌子,烧好水,冲上咖啡,让自己慢慢进入学习状态。”


  就在这张办公桌旁,李丽享受着学术生产的过程。


  “有时候我坐着不想动,不想吃饭,完全投入到自己写的文章当中,时间过得很快。”她的笑容平静而幸福,“写作写的很高兴,这种状态很舒服。”


  而这样的“心流”来源于长期不断的积累。


  “在我有项目要研究的时候,我会专门下载并研究吃透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粗略算来,为项目的一个部分,她至少要通读50篇左右文献,精读20篇左右。“我不会专门整理笔记或者文件夹,资料都有点凌乱。”她的桌面左手边随意放着一摞近期阅读的材料,有的比较干净,有的用红笔写满批注。


  “而如果我没有手上在研项目,我就会广泛浏览文献,这样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李丽介绍,在读博士期间,她需要将过载扩大误差系统方法用于预见控制问题,但她始终没有弄清。而在近期一次学习其他文献的偶然机会中,她发现作者运用理论的思路刚好可以迁移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于是李丽马上与张耀峰、叶辉几位老师共同研究解读,并得到了灵感。她的声音充满喜悦:“虽然现在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个进步是很可喜的!”


  李丽一进校便在“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工作,因为其踏实肯干,迅速赢得了学院同事的认可。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教授张耀峰这样评价她:“用功、刻苦、踏实,她把科研当成兴趣。”通过2年的接触,2019年学校组建PI团队时,张耀峰邀请李丽加入大数据PI团队,李丽迅速成长为团队骨干。


  “团队老师各有专长,有的专于社会服务,有的专于理论研究。实际上最初团队把我划分到研究警务大数据,但目前我其实只是参与学习。自己真正的研究方向还是沿着预见理论继续。”她说,“领导和前辈都鼓励我的探索和成长,我们团队对我很宽容。”


“数学课还能这么有激情?”


  “我嗓门大吗?”李丽听到我们听课感受后笑着说:“这么说起来,有一次一位老师从我课堂门口路过,转头给我发个消息:‘数学课还能这么有激情?’”


  有的课注定难讲,数学类位居前三。


  工作近5年,李丽的期末学生评教排名从第一年的前60%攀升至现在的前20%,如此进步离不开在教学上的付出。


  理科课堂信息量大,难免枯燥乏味。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信息量如此巨大的课堂兼具趣味性,这是李丽要突破的关键点。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复杂的数学问题采用贴切、生动的生活实例来解释。”李丽说。她曾将“狼来了”的童话故事与条件概率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李丽表示,把教学内容和动画、图片、故事结合,学生们能够更好理解。


  “上课带劲”“音量大”“充满激情”,这是听课教师眼中李丽的课堂。“院里谢承义和熊章绪老师经常会来听我的课,谢老师会经常性地鼓励我,熊老师很注重教学细节,会帮我纠正很多问题,还教我用声带发声以保护嗓子。”李丽回忆。


  教学之余,李丽也经常到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取经”,和同事的交流互动中,她也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她说:“我会及时总结其他教师对我的点评,记下听课的心得体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吸收每位老师的授课优点,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从而体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她看来,点学生回答问题是个好办法,“把问答列入课堂交流环节,答对了加分,答错了不扣分,主要也是想激励同学们上课主动思考。”


  “思路清晰”“单刀直入”“干练的数学强人”这是学生印象中的李丽。营销2041班的詹研说:“李老师刚开始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有活力的年轻老师,在经过了几次课程之后,我觉得她是一个有耐心的老师,教学比较有趣,平时也爱和大家开开玩笑。她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


  除了专业课堂的讲授,在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学习中,李丽还在暑期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美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


  “数学建模比赛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困境,比如我们曾经针对‘上下班高峰期出租车接单策略’进行建模,设计保证道路通畅的最优解。”李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参加比赛既是自我锻炼,也是一份经验积累。”


  姚金伶是李丽指导的数学建模大赛获奖学生,在她印象中,李丽是一位细致的指导老师,“在省奖进国奖的预答辩中,李老师会耐心具体指导答辩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姚金伶说。


“她会给同学们补课”


  2017年入校,李丽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全校第一个金融数学专业的班主任。在带班期间,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业表现。


  “在学生大一开始我就给他们灌输考研思想,现在看来这个做法不太成熟,不过当时我就是这么做了。”李丽坦言,当时她刚博士毕业,看着学生如同看见当年的自己,她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更高追求。因为这个导向,她更加关注同学们日常学业中的表现。


  “我们班如果有谁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交作业,或者考试挂科,任课老师和辅导员把名单告诉我,我会点对点联系学生。”李丽笑道,“当然我也会去巡查课堂,反正我都在办公室,离教学楼很近,要找学生还是很容易的。”


  一旦李丽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她也会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她班里,有时候是班主任在晚点名上讲解重要知识点,有时候是约同学到办公室,时不时聊聊天,谈谈困惑。而最有效的是办公室的“开小灶”。


  李丽说:“当时学生学完数学分析一,挂科同学比较多。第二学期我就有重点的给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来办公楼会议室来做题,做完现场给我看。后面我还单独给同学们组织了模拟考试。这样来了一两次,数学分析二的挂科就少了很多。”


  日常琐碎功夫,为学生打牢了专业基础。通过李丽的指导,班里的同学古丽思在大四时收到了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期刊的用稿通知;姚金伶也在她鼓励下留校,作为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专职研究助理,与她同在一间办公室工作。


  除了关注学业,李丽也总是耐心开导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寝室出现矛盾时,她也随时准备倾听和化解矛盾;学生更有发展的困惑,她也陪伴身旁。在20年初秋,同学们考研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在西区操场经常能看到李丽与同学们散步聊天的身影。


  李丽的付出,换来学生真心。“有一次天气不好,中午我就在办公室,不想去食堂买饭,随手发了个朋友圈。”李丽笑着回忆,“结果没一会儿就有同学冒着风雨给我带来了午餐。这种小事,让我感觉很温暖。”



  李丽是特别的,她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年少有为”。


  我们采访的仿佛不是那位“最年轻的副教授”,而是一位“低头行者”。在她的心目中,只要去工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她的固执让她想到拉着学生到身旁补课;她的专注引导她解决教学中的每个具体问题。而支持她从普通本科逆袭硕博连读,从高考数学105分到18篇SCI的,是她坚韧、绵长的,对数学的热爱。


  “等以后我有了自己家庭,投入的时间肯定没有现在这么长了。”李丽面色坦然,“我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我想,总有办法。”


湖经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湖北经济学院宣传部 电话:027--8197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