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纠错热线:(027)81973969   

第十一届经院学子奖济民奖——李泠钰

发布时间:2021-07-17 22:04       浏览次数:1377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发布:晁悦


记者 胡宗勋 罗鑫宇 张智鑫


        “作为青年学子、团学干部,要筑牢思想根基、练就过硬本领,让自己在奉献和奋斗中绽放光彩。”社工Q1741班的李泠钰在抗疫故事分享会暨《点点萤火,人间星河——经院人的抗疫故事》发布会时说到。


        李泠钰抱着“四年公益心,一生志愿情”的济民思想,大学四年志愿服务时长778小时,献血1700毫升。疫情期间她积极参加抗疫志愿服务队,坚守社区109天,协助社区登记返粤人员信息,派发61600个口罩,走访4个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凌晨4点的武汉街头,她为20余名基层工作者送温暖;走进39个村居为青年学生搭建社会治理与社会公益的实践平台。


        除此之外,李泠钰积极投入社会实践调研,三年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70余项,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藏龙学子奖学金”3次,“优秀团员”2次,以及“自强之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21年的第十一届经院学子奖颁奖典礼上,李泠钰获评“济民奖”。


舍己为人志愿行,不辞劳苦公益心


        “我没有想过这么多,就是很单纯地想从事这一方面,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奉献精神。” 


        出于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大学期间,李泠钰曾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小到清理校园非法广告、无偿献血,大到加入抗疫志愿者、军运会志愿者。她不仅仅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充实自己生活的活动,更是在服务中实践自己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快乐,乃至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位社会基层工作者。 


        疫情期间,她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加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大学生抗疫志愿服务队,因为疫情期间人员配备的需要,她并不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而是在一个每天需要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才能到达的偏远社区。在值守社区期间,她主要负责派发口罩、化解矛盾、登记信息等工作。


        2月初,抗疫防控工作正值关键期,防疫物资并不充足,口罩尤其稀缺,每天只能派发500多个,社区却居住有10000余人,口罩供不应求。有时候,口罩很快就分发完,没有领到口罩的居民难免心生抱怨,把矛头指向社区,指责社区工作者。李泠钰作为社区志愿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还是面带微笑,耐心地跟居民解释社区的口罩不足,社区正在想办法解决口罩问题,满足居民的需求。


        她一直以“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强调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先沟通后服务,了解别人的需求和问题在哪里,再去处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她还协助社区登记返粤人员信息,帮助不会使用手机、视力模糊的老年人申请养老金,李泠钰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他们如何操作。在社区人手不足的时候,她就把申请流程打印出来,让老年人领回家中,家里的年轻人帮忙操作。


        李泠钰说:“志愿工作是长时间在同一个地点为同一群人服务,在这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琐碎的,但还是要坚持下去,用心服务大众,付出努力,方便别人的生活。”


        第七届军人运动会筹备期间,李泠钰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军运会志愿者,在历经180多天国际志愿者岗前的志愿者礼仪和专业培训后,她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负责铁人三项中马拉松的饮水站工作。在军运会比赛场上,她整场比赛都保持着递水、递海绵的动作,为了保证能在比赛上随时给运动员供应物资,哪怕运动员无意中碰撞到她,也必须保持姿势,保证她能把物资递送给需要的运动员。李泠钰表示,她被选上军运会志愿者,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她就必须要好好地完善自己,无形中传播中国的声音,展现她最好的一面。


        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笑容,放下自己,宽了心胸,这是对李冷钰这些年来志愿服务的最好总结。她对于志愿服务永远都是随心而走,从学雷锋到志愿者再到社会工作者,这是一种专业领域的升华和拔高,把她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到运用到工作领域去,践行“三有三实”理念。她默默传承奉献精神,通过自己的点点事迹,宣传社会正能量。


学以致用勇实践,笃行不怠敢奋斗


        连续三年获“藏龙学子奖”,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双学位;参与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项目组,调查24个村镇、1824户家庭的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科研论文《基于居民感知的景区乡村旅游地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以官山镇为例》获得湖北省第五届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优秀奖,三年累计获奖70余项……这些,是李泠钰四年努力的证明。


        早上6点半起床去图书馆,8点去教室上课,李泠钰的一天由此开始,规律的作息总能让她开心、轻松地展开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对于李泠钰来说,“死磕”学习是她的法宝,每次上课都坐第一排,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只要没课,她就会去图书馆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早上记单词、学语法,临近期末背专业课,为了方便学习,更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她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大书包,把这一天中需要看的书和电脑带上,图书馆、教室、寝室三个地点来回走动。


        在他人眼中,李泠钰的生活很规律,除了学习和工作就是打篮球、跑步、做瑜伽等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能让我身体变得更好而且也能很好的发泄情绪。”她表示,自己不想给身边人传递过多的负能量,给别人带去压力,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自我排解、自我消化。


        始终无法让自己闲下来的李泠钰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周末的空隙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学位。她本专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攻读双学位能拓宽她的知识面,更加全面、深层次的学习专业知识,对她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李泠钰曾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项目组,通过对24个村镇、1824户家庭的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长期纵贯调查,与驻扎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交流,了解当地劳动就业情况,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


        调查过程中从绘制村镇中所有居民的房屋类型,登记是否有人居住,到抽样入户寻访、调查,每一环节都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入户走访时,即使李泠钰事先已经通过电话询问,但部分当地居民警惕性较高,不太相信她,拒绝接受调查,好在当地社区人员及时赶到,说明来由,化解矛盾。李泠钰表示,这些事情都可以理解,也正是这些经历才让她懂得该如何做事,怎么把事情做好。


        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让李泠钰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她更愿意实地走访,设身处地了解社会百态,思考自己怎么用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夯实自己的知识,实现自己做好一名社会基层工作者的愿望。


一心一路到此今,源清流清红色心


        作为一名党员,李泠钰始终以高要求严标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把“学思践悟行”贯穿始终,曾荣获我校法学院2019-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曾先后前往中山舰博物馆、武昌红巷、辛亥革命纪念馆、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其中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在每一次红色之旅中体会党、国家和人民的情感联系。她说:“每一次重走红色圣地,都是在运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先烈爱党爱国爱民的思想。”

  

        李泠钰认为“学”不仅仅是要对自己的输入,而且应该强调输出什么,给别人带去什么,要自己先输入一部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去输出。“思”就是整个过程要思考,“践”是实践,用行动去输出、去实现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领悟人生的道理。


        在党员练习新生寝室活动中,她总是耐心地跟新入学的学妹解疑答惑,并且分享自己一些学习技巧和入党的感悟。法学2042班李越说:“李泠钰学姐乐于助人,也特别温暖,帮助我更快地适应、融入大学生活,并且在她的影响下,我更想了解党并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李泠钰看来党员是一面旗,也是标杆,很多人都在向党员看齐,所以必须要把自己先做好,不辱党员的身份,但她并不把党员身份当做是一个值得炫耀的身份,更愿意身挺力行,用身边的事情点滴的融化、影响他人。她说:“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所做的事情一直坚持下去,一以贯之,用一生来诠释这个荣誉。”


        在法学院辅导员梅添淇眼中,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党员。“李泠钰在学习上脚踏实地,遇到难题总会攻坚克难,对待工作也很积极主动,兢兢业业,生活上也是一个阳光外向、心地善良的女生。”


        点点星火,人间银河,李泠钰回忆到,在她刚入学的时候就有优秀的学长学姐用他们切身事迹濡染着她,她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优秀前辈的意志。


        “现在的我也希望能把这份意志传承下去,宣扬星火精神,弘扬朋辈教育,用自己的事迹影响他人,用生命影响生命。”李泠钰说到,“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或许会绕弯,但总会有收获,只要心有所想,不管多远都会到达”。


湖经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湖北经济学院宣传部 电话:027--8197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