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纠错热线:(027)81973969   

第十一届经院学子奖经世奖——大学生记者团

发布时间:2021-07-17 21:56       浏览次数:957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发布:晁悦


 记者 汪宇凡 葛文瑄 谭柔婷


        身披绿马甲、胸戴记者证、手拿采访本,他们致力于讲好经院故事、传播经院声音。成立十八年来,经院大学生记者团秉持“我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在积极宣传学校、培养卓越人才、输送优秀作品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在2021年的第十一届经院学子奖颁奖典礼上,他们获评“经世奖”。


讲好经院故事


        我校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于2003年3月15日,是党委宣传部领导的学生新闻宣传团体,秉持“我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讲好经院故事,传播经院声音。通过在《湖北经济学院报》、新闻网、官方“两微一抖”、“藏龙之声”广播台等平台采写稿件、拍摄影像、编制节目,成为学校新闻宣传报道主力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出贡献。


        在过去五年中,《湖北经济学院报》出版80余期,其中,策划党代会专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刊、校庆专刊等22期,对典型人物、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开展全面报道,记者团为校报供稿约占总发稿量80%。为学校新闻网供稿450余篇。为学校官微策划推送1480余条。拍摄经院新闻视频450余条。累计播音约13.8万分钟,编写稿件7500余条。学校组建15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学校重大重要活动,记者团成员均在现场进行全方位多方面报道。


        除此之外,大学生记者团积极向校内外输送优秀作品,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南方周末》《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发表近250篇稿件。其中,学生记者参与采写的《湖北经济学院校训的故事: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


        疫情期间,记者团参与采写策划同心战疫专题宣传报道,发布专题稿件82条,全面展示了我校师生校友共同抗疫的责任与担当。


        每年运动会,记者团成员全员参与:文字记者身着绿马甲,在操场上飞奔,紧抓新闻点;摄影记者携带相机,记录经院学子风采;新媒体记者、美术编辑策划微信排版推文,宣传经院活动;广播台成员,收集、宣读优秀广播稿件,为运动健儿加油鼓劲;视觉部成员架设专业设备,用视频剪辑运动员的精彩瞬间……


        记者团15级校友张钊曾担任总编助理一职,在记者团写稿数量超过100篇,经常将稿件发表在《南方周末》《中国税务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平台上。“我大一主要学习消息稿,大二写消息稿和学校的活动组合稿件,同时会花很多时间学习新闻评论,大三则是主要协助记者团的学弟学妹们改稿,自己也会学习新闻评论,从大四到目前为止也会写新闻评论,但主要集中在与我专业相关的税务评论。”


        谈及给《南方周末》投稿的经历,张钊说道:“《南方周末》的新闻评论一直做得非常不错,几乎每期都会学习他们的评论。刚开始主要是读和模仿,后面会寻找自己能把握住的选题尝试写作,不断修改后投稿给《南方周末》的邮箱。”


        对于“讲好经院故事”的理解,张钊认为,这是记者团存在的价值和使命,需要记者团成员相互配合,自愿为团队付出,平衡好日常生活、课业学习和记者团业务,在付出过程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讲述经院故事。


创建卓越团队


        大学生记者团下设采编、播音、视觉三个部门,坚持以“业务立团,以情治团”的管理原则,创建卓越团队。


        记者团重视成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第十九届团长孙龙晨说道:“我们坚持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优秀老师团队和业界记者给大家做培训,进一步提高记者团成员的专业素养。”记者团每年也会与其他高校进行业务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学习交流,通过互相借鉴、共同成长,努力让记者团成为更高品质大学生组织。


        团队的历史就是团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记者团的成员共同梳理、记录了自己的“团史”。它记录了自2003年记者团成立以来历年重大活动和发展历程,每一位新成员都会阅读团史,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记者团的核心理念和团队文化内涵。


        作为完成记者团团史的主要负责人,记者团第十五届团长崔梦说,团史的编纂过程很有意义,让她学会了很多。“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团史会在我的手上完成,一开始我也只是想着拖一拖。后来尹老师给我做工作,他说:‘如果你不做,这件事就没人做了!’这句话触动了我,于是我就定下了完成团史这个目标。”


        崔梦表示,彼时她正面临考研,白天的学业压力重,只能晚上7、8点开始整理团史,经常是11点才匆匆赶回宿舍,虽然很辛苦但是感到很充实。同时,其他团内成员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团队成员一起整理资料,整理时间轴,完成校对稿,最后将纸质档资料输入到电脑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完成了这部80余万字的团史。


        “作为一名理科生被分配到新闻专业,我一时间手足无措,但在进入记者团之后,强烈的团队意识让我找到了归属。”崔梦表示,在记者团的学习与工作培养了她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并让她学会时间管理和抗压的能力。


        而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营销1941班江康,是记者团广播台的一名中文播音员,对播音的向往促使他加入了记者团的大家庭。他表示,在广播台收获更多的是自我成长,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语言专业能力,学会如何说好普通话,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在工作方面,学会了自己规划工作安排;在态度方面则是学会严谨做事。他说:“播音是给全校的师生听的,所以要求播音内容不出差错,如果在录节目的过程中出现任何内容上的差错,我们就需要及时去更改内容,重新录片段或节目。所以也加强了我们对于节目的责任感。”


        经济1942的代春蕾表示,加入记者团视觉部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制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他认为视觉部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在学会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锻炼了团队沟通写作。“大家在一起从清晨拍摄到深夜,熬夜一起剪视频,这样的记忆非常美好。”


        在团队的管理运行中,记者团将“以情治团”贯彻到底。第二十届团长秦逸讲到,这个团队让他感觉很有凝聚力,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内活动很好地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孙龙晨表示,记者团欢迎所有专业的同学加入。“记者团下一个目标是冲进青年报的百强社团。相信大家共同努力目标一定能实现!”


培养校园精英


        记者团是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在实现“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上作出积极贡献,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有干劲、追求卓越的年轻人。


        一个萌新要成为记者团的正式成员,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团队培训、业务考核的层层筛选。“在一系列培训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中,我掌握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能,接触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培养了交流沟通的能力。”20级文字记者李震宇说。


        而四年后的部分成员,将成长为成熟的记者。


        大学生记者团16级校友周浩,现在是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的一名记者。谈及为何要加入大学生记者团时,他认为更多的是兴趣所在,想找到可以锻炼自己的平台。“记者团培养了我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还让我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我后来我走上记者这条路也有所影响。”


        周浩认为,是记者团带他迈进了新闻的大门,让他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尹老师之前总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我性格比较随性,喜欢按自己喜好做事,但有些任务,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这也推动了我去改变。还有就是工作的经历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记者。”


        作为成功考研上岸的一员,崔梦有着自己的故事。她开始是想考陕西师范大学,最后在朋友的鼓励下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而大三下学期还在工作中的她,看见同学们能够全心投入复习,难免心生焦虑。“后来我不去纠结那么多,工作好好干,复习好好抓。从7月开始我就订好了计划,每天都按部就班完成,一天至少复习10个小时,也都坚持下来了。”


        最后崔梦以初试第一名、总成绩第二名的成绩成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还是比较享受那种生活的,因为目标感很足,生活很充实,每天都有明显的进步感。”


        现在崔梦已经在外交部工作,问及在校经历,她坚定地说:“再选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加入大学生记者团。我希望记者团的后来人都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记者团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追求卓越的人!”


湖经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湖北经济学院宣传部 电话:027--8197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