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校表彰2016-2017学年度优秀教学奖,李毅等10名教师获一等奖,乔长涛等20名教师获二等奖,王琼等43名教师获三等奖。本网记者采写优秀教学奖一等奖获奖教师,以飨读者!
一、张耀峰
张耀峰,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副教授,2016至2017学年度主讲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弈论》、《线性代数》、《网络大数据采集》,研究生课程《应用统计》应用统计15级研究生必修课;本科生小学期课程《网络爬虫前沿技术》。
紧跟前沿,予研于教。大数据技术是当前最热门的新技术之一,我校也率先在湖北省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作为新专业骨干教师,平时通过培训、自学不断提升自己在新领域的技术能力提升,并将学术研究方向向着新专业方向主动转移。通过国家统计局重点课题、湖北省人大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研究,将学习的新技术及研究成果以选修课的形式向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中经典知识,还能够了解更前沿、更系统的大数据知识体系。全国范围内率先在本科生中开设了《网络大数据采集》课程,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突破传统,创新教法。与传统数学课程中一味推导计算不同,本年度结合所主持的教研项目,在所带课程中进行了Matlab、Python计算软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课堂上展现了如何利用已有计算机软件来解决课堂上所学的数学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前沿的数学计算方法,为大学生科研也打下了一定基础。融入数模,学以致用。结合多次参加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带队的经验,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掌握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与企业联合建立创新工作室。为了践行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依托所在科研平台,与企业联合建立大数据创新工作室。由企业提供研究项目,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在项目驱动模式下,先后开展了云招标、智慧警务、汽车口碑智能评价、智慧校园等系列项目研究。吸收、培养大数据、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30余名,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依托大数据创新工作室,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在团队逐渐完善的基础上,指导本科生在我校智慧园创立创业公司,鼓励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应用研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团队运作良好,业务也在逐步开展。
助力学生实习、就业。根据社会对大学生技能需求,制定大数据工作室项目方案。本科生团队原本以R语言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工具,后因发现企业大多用Python作为开发工具,更需要会Python的人才,因此团队很快调整应用工具,快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本年度共成功推荐5名本科生就业。
在本年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如下相关成绩:1.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题一项(项目编号2015368);2.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校级教研项目结题一项(项目编号2015027);3.作为主要成员申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结题一项(项目编号2014345);4.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三等奖2项;5.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获国家三等=奖、省二等奖各1项;6、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7.在《创新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8.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获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项,结题省级科研项目2项,承接横向课题2项(9.7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篇(SCI收录1篇、三类期刊1篇)。
二、张庆
张庆,会计学院教授。在2016至2017学年共完成课时458个,本学期担任《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两门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课时达260课时,同时担任MPAcc硕士专业课程《资本市场与上市筹划》的授课,以及湖北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财务报表分析》的授课,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量位列会计学院前三名。
不忘初心,坚持本色。工作中能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几年来连续超工作量授课,完成工作量100%以上。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评教结果名列前茅。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大赛,科研项目,暑期实践实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考上华科大、上海财大、中南财大等名校硕士。担任学校创业园指导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的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并指导金融学院在武汉地区的投资大赛,学生取得良好的战绩,学以致用,效果明显。
砥砺奋进,教学相长。始终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研究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以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公开发表系列文章,参加全国MPAcc案例大赛,去东风电动汽车公司、武汉市空港投资公司、新三板智库等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结合用人单位的需要解决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撰写分析报告,系列文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山攀登,花海躬耕。注意自身知识和理论体系的不断扩充和完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研思路,坚持理论研究服务于实践,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经过多年的理论积淀和刻苦钻研,在研究领域内紧紧跟踪国内外理论的最新进展和重大突破,结合业内实践存在的困境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理论建议和改革对策。理论与教学相互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极大促进了我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多年来,把学生当作孩子一样教育和关怀,不仅在学习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关心他们的课余实习、实践活动,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学生,并在价值观上进行科学引导。
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经年超负荷授课,不畏辛劳,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本科生、硕士生一起带,会计生、金融生两手抓,不断给自己加担子,为的是使自己能和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深入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听取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把课堂效果拿捏好,达到课堂教学既深刻厚重又生动活泼。拒绝单调的照本宣科,拒绝教条刻板的本本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站在学界、实务界的最前沿引导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兴趣培养,注重寓教于乐和寓教于情。
笃信敦行,明德格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甩开膀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一名教师,要笃信敦行,明德格物,不辞劳苦传道授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牢记使命,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做到,前提是要自己做好,用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学习上教育和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了解和照顾他们。
三、余萍
余萍,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在2016至2017学年,主要担任《税法》和《税务稽查》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全年共计完成328课时的课堂教学任务。两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连续多年在财政与共管理学院排名前五。并且在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连续被法商学院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税法条文的理解和应用。《税法》和《税务稽查》都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量引入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精心设计启发式教学。为使教学内容适应税制改革和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重视税法理论教学。虽然税法和税务稽查教学应侧重于运用现行税收制度解决实际纳税问题,侧重于对各税种实体要素的理解,侧重于数的计算,但对税法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具体的税收政策规定,有助于学生独立纳税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把抽象的税法理论、条文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这样既便于学生对税法基础理论的理解、把握和应用,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提高《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专门设计了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申报纳税等具体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切身体会整个纳税申报流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并通过不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在税务稽查课程中开设了6个课时的实验课,利用税收模拟实验,让学生按照税务机关纳税检查的流程模拟查账、调账,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跟随税法改革及时调整税法教学内容。在目前税法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实情况下,随着营改增的不断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不断更新与调整,利用各种不同信息渠道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税制调整动态的关注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税法知识。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中有意识在一个教学班试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手段,教学效果好就会推广。2011-2012学年,教研项目《财政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王世立
王世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16至2017学年度共完成432个课时。主讲课程有《大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篇,1篇被推荐参评省级优秀论文;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及中期论文9人;参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制工作,指导2015、2016级学生共10名;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指导,主要指导浅水文学社、凌梅诗社等学生文学社团,指导社团建设、参加社团活动等;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湖北省高校第三十一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中,指导多人获“一二·九”诗歌竞赛奖,其中一人获一等奖。
科研反哺教学。科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从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诗文经典化的原因和模式。在上《大学语文》古典诗文部分及《古典诗词鉴赏》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将科研成果及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了解到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即文理互通、紧扣学术前沿、求新求实的研究思维,让他们触类旁通,对本专业及其它知识的学习有启发意义。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目前承担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级项目《新媒体时代传统诗词经典与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审美思维培养研究》、校级教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古典诗词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法商学院教研项目《独立学院文学经典导读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教研课题,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形成理性思考,并通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又主动去实践教研成果,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古典诗词教研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新媒体为辅助工具,打造古典诗词学习的“书本—教室—户外—网络”的四维空间,形成“熏陶—参与—互动—探究—创作”的全新教学模式。
塑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备课时力求旁征博引,启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结合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及人生的问题。在讲课中,尽量使用生活化及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生动性及趣味性,改变之前对语文的刻板印象。
用新知新觉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用最新的例子,引出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兴趣。如《大学语文》讲《红楼梦》专题时,定期阅读红学著作,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将最新的观点、最新的材料讲述给学生们,从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思考。
严抓课堂纪律,遵守教学规范。从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严格要求学生反而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更有利于良好学风形成。本学年度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经常性点名,并认真做好记录,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在上课时,及时制止课堂违纪行为,让学生保持上课的专注度。
以真诚对待学生,言传身教。作业是老师和学生课下沟通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核心手段。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阅,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发现问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尤其是语文类,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人格的熏陶意义更大。由于是公共课,每次的作业批改量非常大,往往是一次作业的批改就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每学期至少布置三到四次书面作业,给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留下评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
转益多师,加强交流勤反思。课间主动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多听课,吸取不同老师的经验,主动请教,课余时间在网上收看名师们的公开课。自我不断总结与反思,当遇到自己教学的重点章节或难点的时候,将自己的讲课全程录音,反复听,发现问题,总结得失。
五、李毅
李毅,金融学院副教授。在2016至2017学年承担课堂教学381课时。主讲课程包括《保险会计》、《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险业务实验1》、《保险业务实验2》、《保险学》、《员工福利计划》、《财产保险》共七类,共教授9个班,涵盖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实验课。 除教学以外,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中期论文 8 篇、本科毕业论文 10 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结题 1 项、带领学生中期实习实训等。
注重“广、深、新”。教学内容广,主要表现为授课内容信息量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时间要充足得当,以保证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信息量的丰富。在课堂教学中,他在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和遵循教学进度计划的前提下,注意教学知识单元的扩展和学生认知范围的扩充。而在课后辅导中,他则特别注意对学有余力的教学对象的培养,以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深,即教学要求比正常要求高一些,教学难度比中等水平难一些,讲授理论比课本理论前沿一些。他认为,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课后去思考,也有利于降低最优秀学生的自满情绪并激励他们去探究讲授内容和课本的差异。教学内容新,指的是教学内容尽力接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教学中努力将新理论、新知识传递给同学们,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学以致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他特别注意采用互动式教学,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拓展性的前沿或热点问题,以激发学生们的课后学习动力。二是注重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扩展同学们的思维,讲授内容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三是强调运用主动学习式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征、教学对象基础以及专业背景的差异,经常采用学生上讲台、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情景模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撰写科研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着力实施教学改革。他始终坚持教学遵循“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教学“为学而教”,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进行了部分尝试,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考核等方面。 一是实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一方面,结合课内教学,组织学生成立科研小组,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尝试“业界专家进课堂”和“校外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平时成绩考核改革。教学中,有意识采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学生自我管理手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互评强调学生评级的主体性,每位同学根据要求展示具体的学习成果,由全班同学进行评分。小组互评强调学生评价的竞争性,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各小组根据要求对其他小组成绩进行排序。
六、靳洪
靳洪,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2016至2017学年共完成314个课时,主要课程为《市场营销学》和《战略决策行为》。除教学以外,他指导的学生还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担任国家规划教材《市场营销学》副主编。
自英国访学回国,他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身还不断刻苦钻研教学方法,悉心向优秀教师请教,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将这些引入了平时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学如何能够变得有效?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涵了三个方面,即有效果、有效用和有效率。
有效果,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体现。同时,它也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所以在课前,他会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这样,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
有效用,是教学有效性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制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老师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在课堂教学中,他则要求学生能够在上课前把要学的内容提前预习,课堂中改变抄笔记的方式,多花时间听。通过多媒体PPT使上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有效性会让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他认为,正是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促使自身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的课堂不仅到课率高、迟到率和早退率低,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学生纷纷夸赞他所教授的课程具有吸引力、课堂生动有趣。
七、高琼
高琼,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在2016至2017学年承担580课时。主讲课包括《面点制作工艺》、《酒品与饮料管理》、《中式面点》、《西式面点》、《中式面点制作技术》、《烹饪器具与设备共六类》。
教学内容兼顾学生多元化需求。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压力大,不仅仅课时总量大,还有课头多、新课多、学生层次专业来源广等特点。在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既要兼顾教学大纲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课程要点和难点的差异性;既要尽量设计并安排科学合理的、符合社会需求,又要兼顾多元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诸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实物教学、示范教学、第二课堂、导师制等。课堂氛围融洽和谐,在教学中形成良性互动。特别是在实践环节,采用分组教学协作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好。
严格课堂管理,注重师生互动。严格课堂管理的初期,学生曾表现出不适。针对公选课、A类选修课这类短期建制班级,在教学同期建立临时学习交流群,课前做好引导,课后在线进行总结反馈和答疑。
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提升专业素质。2017年3月,走访实习基地,了解企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应行业发展。2017年5月,参加了品酒师培训,取得品酒师证书。将终身学习提升自己,作为始终的坚持。
以研促教、以赛促教。2017年4月和2017年6月与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主持“蒸烤调研及菜品烹饪技术参数研究项目”和“可植入特色烤菜最佳烹饪曲线研究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安排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具体环节,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前期培养起到了明显作用。在2016年底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调酒项目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指导社团活动获得大学生葡萄酒联盟社团大赛非专业组第二名。赛事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学年除课堂教学外承担的其他教学情况主要包括有:1.担任学生中期实训指导老师。2.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6篇,指导学生中期论文8篇,指导法商毕业论文推优论文1篇,指导学生科研项目1项。3.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2016参加法领馆主办的阿基坦葡萄酒节。4.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调酒项目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5.参与导师制活动,担任葡萄酒学习小组、中式面点学习小组、西式面点学习小组导师制活动负责人。6.指导学生课外专业学习活动;联系优秀毕业生举办两场创业专题讲座;推荐毕业生就业;担任烹协春之声面点项目比赛指导老师及评委老师;协助学生举办西班牙葡萄酒品鉴会、阿根廷葡萄酒品鉴会,协助学生举办葡萄酒节,并获得大学生葡萄酒联盟社团大赛非专业组第二名。7.参与汉办对外学习交流活动,为来我校参加国际饮食文化交流学习活动的师生授课。8.参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西式面点培训的教学活动。9.参加暑期审核评估材料整理工作。10.2017年5月参加品酒师培训学习活动。
八、邓沌华
邓沌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2016至2017学年度共完成424个课时。主讲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把握主旨,常讲常新。在每一轮新的教学工作开始之时,首先保证自己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构成,能运用自如。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带着目的去学习。为此,我要求自己必须上好开学第一节课,对课程的背景、发展、前沿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构成做通俗易懂的介绍和解读,甚至包括推荐参考书、可用的网络素材、优秀的MOOC资源,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在充分理解教材之后要对教材内容选择、取舍、加工,融入自己的判断、提炼、分析、总结,结合课程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自己从事项目研发及科研经历的所得,然后以PPT、讲义、作业、实验指导、习题解答等多种形式形成最终的教学内容。
打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回课堂。课堂教学,不能缺少一定的仪式感,心存敬畏方能慎之重之。端庄的仪态,优雅的谈吐,开课时对学生的问候,下课前的委婉告别,自带扩音器、电子教鞭,让声音、信息传达到每个学生的眼前耳畔,制作精良的PPT,任何现代教学手段都不能取代的粉笔板书,这一切都在隐隐渲染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告诉学生,课堂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妄为的地方,是知识的殿堂,是要用心去尊重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关注专业前沿,课堂上接地气用语,鼓励学生坐着与教师交流对话,等等。传道受业解惑,是宗旨是信仰,必须坚持。
锤炼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多手段齐用。1、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读教材,哪些章节需要重点研读,哪些可以快读带过,哪些需要做笔记,加注解,哪些需要记忆强化;指导学生读参考书,基础薄弱的同学,推荐比教材浅显的书目,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强的同学,推荐比教材深奥拓宽的书籍或外文经典书籍,或知识体系中的后继书目,帮助他们尽快提升成长。2、课堂教学讲授、提问、讨论相结合:讲授尽量做到难易适中,循循善诱,脉络清晰,达到知识快速传达的目的;讲授中穿插提问,或自问自答,引领学生思考,或刻意提问,点名回答,吸引注意力,强化知识点;讲授中适时布置综合性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讨论,各抒己见,直至形成观点。3、欣赏性教学、演示教学:挑选一些经典的程序或算法,做成详细的动画,演示执行过程,分析算法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算法思想的巧妙与精彩,鼓励学生学习、借鉴、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创新。4、批判性教学:挑选学生作品,边演示边分析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挑选教材上的算法,分析其效率,引领学生思考,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融汇贯通。5、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内实验,还设计了分组实践教学,挑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分工合作去研究实践。最终在指定时间内接受验收,汇报成果。
延伸课堂教学,给学生课外加量。学生的课外学习需要教师的辅导。每次接手一个班级的课,单独建立一个课程学习QQ群,每天花费时间在群里指导学生的学习。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还担任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负责人,通过与课程组老师的精诚合作,已经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每年都会作为数据结构课程组的代表参加武汉市南湖地区八所高校计算机教学联盟的年会,交流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同时,担任软件Q1541班的班主任,班级先后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26名同学在“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获得奖项,其中七人获省级一等奖,八人获省级二等奖,一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近半数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通过了计算机技术及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考试,获得程序员资格认证;班级班风端正,学风浓厚。
九、王玉峰
王玉峰,体育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2016至2017学年共教授课时650个。此外,他还承担了《素质拓展》和《野外生存》等休闲体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本科生论文指导工作。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体育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因而,他会在综合学生的意见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以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其次还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特殊作用。他会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内容的潜在教育价值,并融入相应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最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学内容的设定既要顾忌整体水平,又要考虑个体差异,他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要多进行纵向比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时刻把握行业的动态。他会不断的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并且根据变化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还会利用给户外俱乐部做户外领队和拓展培训师的机会,深入了解休闲体育的社会人群参与情况,并穿插于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在进行新项目教学时,他会首先让每个学生凭借自身对该项目的认识进行尝试,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对体验的情况进行讨论并总结动作要领,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再次进行尝试,以验证小组所作出结论的准确性,最后会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在技术动作复习阶段,通过团队的鼓励和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提高技术动作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他将评价方式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争评价体系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践中,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他一个长期的坚持。在教会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外,更多的是注重育人。
十、代保平
代保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16至2017学年度共完成600个标准课时。主讲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中国》。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坚持对时效性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推动新时期“课程思政”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话语转换,寻找适合95后学生认知特点、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话语体系。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教学也必须保持对社会时政的关注,特别是党中央最新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都要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中共党员,必须时刻重视对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学习领会并贯彻到了教学中去,帮助同学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课程负责人,在新的通识选修课程《当代中国》的开发中注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以中国话语为中心,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把社会关注的“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创新中国”、“文化自信”、“美丽中国”、“中国制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构筑新的教学体系。2017年2月,该课程作为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获得了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推进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移动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坚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反对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坚持教中学、教中思、教中探索、教中创新。在《当代中国》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我校教学改革理念,推动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在该课程全部的十个专题教学中,分别邀请十个教学团队来进行授课,注重跨学科教学团队的组建,在这个精心打造的课堂上,既有校党委书记,也有我省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导亲自来教学。在教学展开中,注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微信群、微弹幕、微助教、微程序、H5页面推送,提升了思政选修课《当代中国》的课堂针对性和亲和力,提升了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和学生的课堂的获得感,增强了教学互动。该课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为我校 “移动互联网+思政课”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为其他课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水平提升上,注重将教学指导、教学研究与教学培训相结合。积极参加校级、院级教学活动,积极指导新进青年教师,边指导边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升。2017年6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教师授课大赛中取得一等奖的佳绩。同时,积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申报了各级教研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我校级教研项目1项。在不断通过教学实践磨砺自身的同时,认真务实地参加高层次教学培训,先后参加省教育厅和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研修培训等活动。
在教学态度上,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作为一个高校普通老师,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来提升自己,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争做好老师、真学者。以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理想追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知识基础的差距,对教学内容、深度进行相应调整,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件发掘自身潜能的充满乐趣的事情。听取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听取精彩的网络视频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和指导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