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金平
“这位同志很有想法”,这是群众对干部的一种正面评价,体现了对其工作思路的肯定和认可。当今社会背景下,众多干部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且擅长运用网络资源获取大量信息,在阐述工作思路时逻辑缜密、论据确凿,令人信服。然而,他们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困境之中,即脑海中充满了诸多美好的设想与创意,在需要将这些思维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却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之为“行动瘫痪”,意指个体因过多的想法而陷入困扰,难以采取有效的行动。
此问题的根源涉及多个方面。
一是想法不具可行性。由于在构思阶段未能充分考虑现实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如资源限制、时间限制以及技术可行性等。这些要素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忽视其存在,即便想法再出色,也因不符合实际,难以转化为现实。
二是缺乏行动力。有些人过于沉溺于设计和规划阶段,总是将实际的落实和执行置于一旁,不愿迈出第一步。更有甚者,寄望于他人来完成这些实际工作,而非自己主动推动项目进展。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总是犹豫不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追求零风险。有些人不愿承担任何风险,总是追求完美的解决方案,害怕失败和犯错。这种心态使他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无法果断采取行动。他们总是希望在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开始行动,但现实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反而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
不能满足只作为理论上的空想家,而应致力于成为实践中的实干家,将诸多“想法”切实转化为可行的“办法”。如果把“想法”比作目的地,那么“办法”便是通往该目的地的路径。为解决有想法而没办法的问题,需在构思阶段就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在行动上积极主动,不依赖他人。同时,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勇于面对风险,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工作,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办法。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行动起来,将每一个美好的想法变为现实。愿每位拥有“想法”的同志都能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正确“办法”,摆脱迷茫与困惑。
记住列宁同志说过的话,“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