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注会Q1541:汇聚光亮 守望成长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18-05-18


记者 周浩 谢芳 秦钰麟 摄影 陶慧


  注会Q1541,获评2017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曾获学校“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精神文明班级”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歌咏会一等奖。全班82%的同学平均分在80分以上,49名团员提交入党申请书,8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129人次获得校级、院级荣誉。他们以价值引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创新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在团员思想引领、素质拓展和成长服务中取得优异成绩。


上下齐心 支部活动勇争先


  一直以来,注会Q1541团支部就将加强支部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坚持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在支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利用线上线下共青团矩阵,先后举办了包括“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在内的7项主题教育活动,在支部内部也开展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时,注会Q1541团支部组织了荧光夜跑,以青春活力方式表达敬意。此外,他们还在新生杯篮球赛和辩论赛中取得冠军。


  大二上学期,注会Q1541团支部同学们组成的合唱团从院级红歌会脱颖而出,代表会计学院参加校级红歌会。进入大二,大家的学业压力加大,不少同学还在课后报了学习班。然而,能代表学院参加校级红歌会,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学院的期望,代表着班级的荣誉。尽管时间紧张,他们每天仍然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来排练。


  他们表演的《红星歌》获得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歌咏会一等奖。宣布结果的那一刻,周全悄然松开紧攥的拳头,和大家一起尽情欢呼。他说:“当听到成绩后,大家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进一步深入学习长征精神,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彼此共进 公益实践展风采


  除了日常的课业学习,注会Q1541团支部的不少同学都加入了吴天祥小组等公益组织或社团,在公益行动中挥洒汗水。张俊婕是原会计学院学生会成员,她是今年武汉马拉松比赛志愿者,为本次运动盛会助力。原会计学院青协副会长戴茜也在公益路上不断探索。她多次前往栗庙小学看望留守儿童,还带领会计学院青协与麦田组织合作举办麦田图展,帮助大家了解山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现状。去年11月,全国高校漂流瓶活动走进我校,该班级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展开宣传,同学们不仅捐出自己的空塑料瓶,还号召身边朋友捐献。


  校内做公益,校外去实践。注会Q1541团支部的同学们努力擦亮青春底色。2016年暑假,对于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来讲,是一段欣喜与难忘、汗水与成长交织的时光。


  在酷暑难耐的七月,班主任崔伦华带领支部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葛光社区,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发展调研活动。养老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获取最准确的数据和最真实的情况,队员们丝毫不敢马虎,顶着烈日东奔西走,发放问卷。他们走进老人家中,与他们深入交谈,了解情况。调研结束后,虽然大家非常辛苦,晒黑很多,但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实际解决思路,力求提升老人的幸福感,他们觉得很值得。


  “尝试过方知调研艰辛,承担过方知责任重大,实践过方知人生可贵。”队长周玥说。


你我同行 帮扶制度递温暖


  就像《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一样,注会Q1541团支部也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在两年多时间里,这个集体始终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做好课堂考勤,举办学习交流分享会,定期开展集体晚自习。会计专业课外登记账簿类作业偏多,同学们会在晚自习一起练习习题,也会有基础较好的同学提前做好ppt,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夯实基础。


  在这些尝试的基础上,支部建立了“1对N”帮扶制度。对个别挂科严重、学籍异动或家庭贫困的同学,采取团支委平均认领的措施。每个团支委成员对应帮助多个同学,减少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团支委成员会定期与这些同学交流,充分了解他们思想近况。对于寝室中学习比较吃力或者情况特殊的同学,寝室长会带领其他室友对其进行帮助。在帮扶制度下,支部82%的同学平均分在80分以上,其中,李怡玟以645分获得2017年12月英语六级考试全校第一名。


  卢浩龙对帮扶制度感触很深。大一下学期,他在一节体育课后,感觉胸口闷,呼吸困难。卢浩龙回到寝室后便告知室友,在室友的陪同下,卢浩龙前往医院拍片检查。医生告知需要住院治疗,室友凑齐卢浩龙的住院费后,在医院一直陪伴他到晚上十点。第二天,卢浩龙进行了手术。术后,他住院十天,同学们主动帮他开假条,老师和同学们也多次看望他。他的家人感叹:“孩子运气真好,遇到了好老师和好同学!”卢浩龙说:“我们团支部就像一个友爱的大家庭,给予我们温暖。”


  帮扶制度的成果和学生们取得的成绩让班主任崔伦华深感骄傲。“新时代呼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希望他们能在经院锻造自己,书写无愧于时代的诗篇。”他说。


  帮扶制度不仅仅是制度,“帮扶”的种子早已植根在支部每一名同学的心中。大家习惯你我同行,与支部同喜同忧。他们从祖国各地相聚,就像一只只萤火虫彼此靠近吸引,汇聚光亮,让他们无畏地走向前方,相互守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