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严珏通讯员陶慧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湖北商业中学堂创建时的校址
湖广总督张之洞
湖北商业中学堂食堂
5月27日是湖北经济学院组建15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日,该校的前身湖北商业中学堂1907年在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力主下成立,开启了湖北商科教育的先河。
当天,学校举办了“张之洞与近代商科教育”学术研讨会,国内学界20多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与了交流和探讨。学者们认为,张之洞痛心于列强对中国的商业掠夺,把商务兴盛与国际地位联系起来,重商兴商而应商战,应商战而办商学。在当时湖北商业教育基础条件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干成了震古烁今的壮举。
张之洞主张大力兴办商业教育
在湖北经济学院校史馆,记者了解到该校的历史沿革。2002年,该校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原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而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就是由张之洞力组成立的湖北商业中学堂。从湖北商业中学堂至今办学已有110年的历史了。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易法万介绍,学校在办学之初并不顺利,1902年,张之洞发布《札商务局劝集商款在汉口创办商业学堂、商会公所》,充分强调办商学的重要意义:“照得商务实富国之基,泰西以商立国,有商学以考各物制法、各货销路、各国嗜好、各业衰旺……现欲挽回利权,即应创设商学、商会,以资启发。”
他认为武汉商业发展迅速,应大力兴办商业教育,指示商务局在商界筹款建立商务学堂。尽管有张之洞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但是,湖北、武汉的商业教育难以赶上工业教育、农业教育的步伐。究其原因,还在于武汉本地商业资本力量薄弱。
商会兴办学堂,是晚清实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晚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学校,上海、天津、苏州、广州等地商会经济实力雄厚,组织程度高,且对行业后备力量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兴办商业学堂。苏州商会在1906-1907年里办起了三所学校。上海商会在清末也办了三所学校。
当时的汉口商界,由宁波商人、广东商人和湖北本地商人三股力量构成。湖北本地商人的资本实力,难比浙江宁波商人和广东商人,而且内部又分为若干帮派,组织化程度不高。辛亥革命前汉口商会会员不足200人,并以小商人居多。直到1907年11月,湖北商业中学堂才在武昌问世。
湖北商业中学堂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实践产物
“湖北商业中学堂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实践产物。”易法万说。
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认为:“国民生计,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最宜注重。”
在由他主持制定的《学务纲要》中,规定速设各项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艺,以为富国强民之本”,“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目标。
在《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中规定:“振兴农工商多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意在讲求国政民事各种专门之学,为国家储养任用之人才。”
在这种“振兴实业、为国储才”思想驱动指导下,张之洞积极兴办各类实业教育机构,并借鉴国外经验设计了三等各类纵向衔接、横向联系的完备实业教育体系。
湖北商业中学堂 是张之洞督鄂新政的必然产物
易法万介绍,以武汉为中心,张之洞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
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武汉近代银行业。汉口是武汉金融业集中区,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的德华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国内银行开始出现,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清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武汉成为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成为全国水陆交通枢纽。京汉铁路的建成,使武汉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铁路之外,武汉水路交通运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美、英、法、德、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经营轮运。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达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以及日本神户、大阪等。汉口港成为国际港。
武汉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近代通讯体系。张之洞开通湖北境内有线电报,1900年又在武昌、汉口开设电话。
武汉的工业化,促进了市场化,市场化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工业化。汉口在19世纪末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中心,是一个内贸型的纯商业城市。在张之洞督鄂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虽在全国四大商埠(上海、武汉、广州、天津)中位列第三,但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至百万两不等,而到1903年已突破1200万两,1905年更突破3500万两;汉口的间接对外贸易亦然,张之洞督鄂前,间接贸易进出口最高数字是1880年的4200万余两,到1899年达到6700余万两,1904年突破1亿两大关。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武汉外贸连续42年全国第二。
对内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致使新型商业人才匮乏的矛盾愈发彰显。张之洞谋划全省商科教育,在湖北创建了从省城到县城的商业学堂。据《湖北省志·教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记载,到清末时,湖北有中等、初等商业学堂共1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