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李芳 通讯员许杨杨 邓瑶 图/通讯员史声宇
号称我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至今仍在某些领域里发挥着作用,但是,你知道么,作为古代算法,除了珠算还有另外12种。
在湖北高校中唯一的计算工具陈列馆里,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内展示了300余件古今中外的计算工具,其中“镇馆之宝”就是历经几代人心血破译出来的“古算十三品”。
武汉晚报记者看到,馆内展示了包括西周陶丸和外形最小的IBM 486PC在内的古今中外各种计算实物,虽风格不同,但每一样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古算十三品”型制各异,精美古雅,全由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进行制作,古色古香。
珠算之外的算具
展馆部主任田东屏介绍,获得“古算十三品”有很大一部分“机缘巧合”的因素。
2010年,田东屏代表学校去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察。在师大的珠算馆里,田东屏第一次见到“古算十三品”,就被其精巧的外形吸引,并有了在自己学校的陈列馆里面也引进这样一套有意义的计算工具的想法。
2011年,田东屏受邀参加湖北省钱币学会,在与会人员的名单里,田东屏注意到有位来自汉中地区的钱币爱好者,联想到师大珠算馆里面打动自己的“古算十三品”的制作者程文茂也是汉中人士,田东屏抱着试试心态上前询问,意外得知这位汉中与会人员恰好认识程文茂先生,并且乐意帮助田东屏牵线。
经过洽谈,程文茂先生同意为湖北经济学院提供整套“古算十三品”,用作学生了解学习失传千年的计算工具。2013年5月,“古算十三品”正式入馆,6月,程文茂亲自从汉中来到湖北经济学院,为学生讲解这十三种工具的计算原理,并带来十分珍贵的资料,其中包括《数术记遗》宋刻本的复印册。
“古算十三品”名称就来源于这本中国古算书《数术记遗》,书中记录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13种计算工具(另一种为心算),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被称为我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唐宋之后,《数术记遗》中所述13种算具,除珠算之名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继失传或淘汰,由于书中只有简单文字介绍并无图样,其历史原貌无人知晓,这也在我国的古算史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式的谜。根据原书的文字介绍,国内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各展其能都绘制了各自的推想图,而我国珠算史学家李培业的推想图在国内外影响最大,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从1976年提出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被制作成型。
复原猜想图
李培业贤徒、中国工商银行汉中分行经济师程文茂为他完成了夙愿。
程文茂曾长期师从李培业教授进行珠算方面的研究,1992年,他率先破译了失传一千多年的“太乙算”,使学龄前儿童仅用10个课时就可掌握小学二年级才学习的万以内加减法,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他还发明出“太乙算棋”,2001年,他又发明了“世界算盘”,并将“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四种古算具在该盘逐个再现。
程文茂一直想把老师的推想图变成实物,但许久未曾如愿,深以为憾。一次程文茂去汉台博物馆参观“石门十三品”时突发灵感:汉中石门十三品在全国是书法一绝,而同样和汉中有着渊源较深13种古代算具,难道不能成为全国古算一绝吗?他找到汉中木工名将赵连富,运用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进行制作,其间,李培业教授绘制了《汉中甄鸾古算十三品草图》,并亲自到汉中予以指导。
辛劳、失败夹杂反复,2002年5月,根据“李培业猜想图”,从研究到制作完成,历经10年,程文茂终将失传两千余年的我国古代13种计算工具全部复旧,破译了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据李培业介绍,此前,国内曾出现过13种计算工具的示意模型,但相当粗糙简单,许多地方出现明显错误,而程文茂的“古算十三品”的制作完成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系统、科学地将我国古代13种计算工具复旧的数学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发现“九宫算”为世界上唯一的动位算法,更具较高的学术价值。
“古算十三品”一出,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象牙海岸总统夫人在观看了北京小朋友操作“太乙算棋”以后倍加赞赏,美国和日本也曾分别派出教育、珠算代表团进行了考察,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古算十三品”等特色计算工具的引进,令湖北经济学院计算工具陈列馆的展品更加丰富。每天的公开展览时间,展馆部主任田东屏都会向参观的学生讲解这些特色算具的用法及其蕴含的文化和思想。陈列馆也成为开辟学生素质教育途径、引导青年学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