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涂继忠
4月10日,罗田县城区义水河景观工程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挖掘机、推土机正紧张施工,原来又脏又乱的河道整饬一新。一条1.5公里长的“罗田外滩”呼之欲出。
包括义水河景观工程在内,凤城广场、樱花广场、建设大道、大别山大道等27个绿化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
贫困县首尝BT
作为贫困县,罗田到哪里去筹这笔资金?罗田县副县长陈世龙介绍:“我们首次尝试了眼下比较热门的BT融资模式。”
所谓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一种“交钥匙”的工程建设模式,由社会投资者出钱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政府按约定时间回购。
陈世龙说,发展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于是,该县通过招标,确定武汉华天园林和武汉法雅园林两家公司负责27个绿化项目的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并要求在今年9月竣工。项目建成移交给罗田县政府后,政府按照第一年40%、第二年30%、第三年30%的比例,分3年向这两家公司支付项目总投资及合理收益。
罗田人将这种融资模式称为“资金BT”,有别于过去那种拿土地换资金的“土地BT”模式。
县委书记肖燕梅说,土地BT不划算,地方政府如果只卖“毛地”,收益要差很多;而经过园林绿化之后,“毛地”成了“熟地”,能带来成倍的增值收益。
BT项目正流行
在采访中发现,城建项目衔枚疾进,背后大多有BT作为支撑。
2009年,BT走进武汉。武汉市首批BT项目武汉大道、二环线汉口段、白沙洲大道、沙湖大桥四大工程总投资130亿元,采取BT模式,由中国一冶和中建三局出资建设,两年建成,验收交付使用后,政府分3年时间回购。
武汉市城建部门透露,四大项目2008年就已列入武汉市在建计划,但受制于资金压力一直未能启动。后来改用BT模式建设,至少让市民提前3年享用这“三路一桥”。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城建投资将高达2800亿元,为历史之最,其中一批大项目将采用BT模式建设。
在鄂州,中建股份签下了城市道路、桥梁、洋澜湖综合治理等12个BT项目,总投资额约15亿元。
不过,BT项目也有风险。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张燕文提醒,BT项目一般规模大、工期长。在这期间,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等波动都比较大,而这是影响建设成本的最主要因素,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时间风险”。“对政府而言,暗藏在利益链背后的风险也需要警惕,如企业分包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等。”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万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