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走进湖北经济学院:编纂餐饮人才培养的葵花宝典

来源:新湖南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19-03-29

记者 达庆玙


  “鱼丸的制作比例为:一斤鱼肉、四个鸡蛋的蛋清,盐分两次加,量适宜......”这里是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菜品制作基础的教学课堂,一位身着白色厨师服的年轻学生,正在回答“湖北鱼丸”制作的比例问题。27日下午,湖北经济学院以一场高质量的教学课,向“楚菜调研行”一行人展示了该学院烹饪人才培养的日常缩影。



楚菜先锋,引领后起之辈


  “做鱼丸时,要冷水下锅,缓慢加热。”说话的正是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邹志平,他也是中国烹饪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湖北,像他这样有着多重身份的烹饪教师,大有人在。据了解,目前湖北开设烹饪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共有15所。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烹饪与营养学系创建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开设烹饪高等教育的院系之一。仅该校烹饪与营养学专业就有专职教师11名,中国烹饪大师5名,中国烹饪名师1名,高级营养技师5名。其中5人是国家或国际餐饮高级评委,1人是国家级食品安全专家,1人是国家级绿色饭店(绿色餐饮)评审专家,11人都是湖北省旅游局或湖北省人社厅餐饮服务类高级考评专家。



  楚菜大师卢永良是湖北餐饮界的领军人物。湖北省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温兴生向调研小组介绍,2015年,湖北首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卢永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这儿挂牌成立。当时湖北省首批的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这是唯一的烹饪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赛带教,紧跟国际水平


  在教室隔壁的中餐实训室内,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陈才胜正在指导四名学生制作菜品。次日,他们将要去参加第二届全国流行菜烹饪大赛。陈才胜说:“此类比赛,甚至更高规格的比赛,学校经常指导学生们参加,拿回的个人、团体奖项数量可观。去年首届楚菜烹饪大赛我们获得团体金奖。”



  沈思静是烹饪与营养学系的一名大三学生,特别擅长制作西餐。调研组成员争相品尝过出自她手的美味后,连连称赞。2019年3月,沈思静在上海参加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全国总决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后,便在烹饪界一炮而红。要知道,她接触西餐才刚满一年,面对的却是世界级的对手。更让记者意外的是,从她发来的简历上细细数来,自2018年3月至今,沈思静获得的金奖、湖北省技术能手、武汉市创新管理突出贡献人物奖等荣誉共有八项。“以赛带教是我们的教学特色,沈思静每一次赛后都进步很大,切磋多了,才能发现不足。”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邓毅对沈思静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教研结合,深挖楚菜底蕴


  在随后的调研会议中,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董仕节向调研小组详细介绍了学校情况。他表示,早在2007年卢永良大师就率先提出将鄂菜改为楚菜的建议,去年,湖北经济学院已被省商务厅指定编撰《中国楚菜大典》,由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烹饪与营养学系系主任曾翔云主理。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调研组成员、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专家副会长、《中国湘菜大典》主编彭子诚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一是要立足于饮食文明,它是所有文明的根基;二是在编撰大典时要用有据可依的事实说话,无依据的绝不采纳,才能保持大典的权威性;三是各菜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难以区分,目前中国也无研究工具可用。在编撰大典时,要带着人类饮食文化去深刻思考。”



  曾翔云在谈楚菜文化时讲到:“湖北的各地市食材产业十分明确,襄阳的甲鱼、洪湖的莲藕、潜江的小龙虾、武汉的武昌鱼等,这些食材都已发展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在听取介绍后指出了目前湘菜发展的短板:“湘菜虽然走在楚菜前面,但食材产业与湖北差距巨大。另外,在烹饪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要向湖北学习,要重视、加强、完善湘菜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