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育人专栏】许传华:依心而行 立己达人

来源:新闻网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19-01-07


记者 谢婷婷 王赫兰 万熠


  “好像初次的舞台,听到第一声喝彩,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遥想当年在学院的迎新晚会上,许传华点唱了一首《掌声响起来》,他唱得泪流满面。“我深知作为新入职的年轻老师,要想赢得上课学生的一片掌声,那是多么让人感慨和感动的事。”


  从教27年,他听过很多次掌声,也承受着来自掌声背后的成功与挑战。


  在许传华的办公电脑里,存放着一份特别的文档,文档里记载着他念大学至今的一串串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


  178篇论文著作、36个研究项目、32项获奖成果和119篇媒体报道……从文章标题、发表时间到发表平台,从获奖时间、获奖作品到颁奖机构,这些字符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组合,清晰见证着许传华的为学从教科研之路。


  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成为他始终铭记的原则。科研需要日积月累,付出需要始终不渝,他人的休闲时刻正是他的倾情付出之时。也正出于这份坚持与奋斗,许传华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评级中,三次破格晋升。近日,2018年“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人选名单公布,许传华位列其中。


结缘金融:求学从教是兴趣引领的最优选择


  1988年,仙桃小镇青年许传华摇身一变,成了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金系的大一新生。他就此跨进了“财经”这座大门。


  高中时,他压根不知道,财经、金融是什么,对文学饱含兴趣的他,甚至想过,将来自己可能成为一名作家。90年代初,我国证券市场还在初步探索中。彼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且费时,人们要找证券资料,第一选择只有到证券公司门口购买《中国证券报》。许传华对专业的兴趣和科研的熏陶,正是得益于帮助班主任去购买《中国证券报》的经历。


  当时,许传华的班主任正围绕中国股市投资技法进行着研究,许传华主动请缨,协助老师。为了查找与证券相关的资料,当其他同学都忙着班级或社团工作、忙着娱乐或文体时,许传华坚持每天放学后,来回搭乘三个多小时的公交与轮渡,到沿江大道上的武汉证券公司购买《中国证券报》,搜集证券信息。


  许传华一边阅读证券报,一边观察证券市场行情。“有人盈利后高兴得发疯,有人亏损后痛哭流涕。目睹了这些场景后,我被深深吸引,证券市场如此奥妙。”


  1991年,大三学生许传华基于市场跟踪与资料搜集,完成了他成长中第一篇论文《对国库券黑市交易的透视》。这篇论文原本只是一则课程作业,许传华却结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专题节目与国债领域的相关书籍,将论文撰写得非常饱满。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修改,文章最终成功发表在《武汉投资研究》杂志上。


  自此,许传华如痴如醉地沉迷在金融投资的学习钻研中。在大学毕业前夕,他就在《学术研究动态》《经济学情报》等省级期刊上发表了系列文章,从大三开始,许传华依靠稿费,解决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开销。


  大学毕业后,缘于对金融问题的痴迷,许传华放弃了回家乡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也放弃了下海经商的机会。在班主任的引荐下,他进入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当教师。


  用物质去衡量得失,教师并非“赚钱最多”的职业,用回顾去评判选择,从教也不是当年唯一的路径。但兴趣使然,义无反顾走上了教学实践与科研探索的道路,许传华从不后悔,“因为选择,所以闪亮”成为他的口头禅。


  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许传华撰写的论文荣获了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最高决策咨询二等奖,特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金融体制改革高级研讨会,湖北省人民银行系统当时仅有三个代表参加。许传华回忆起往事,感慨之余又带着些许自豪感,“从北京回来的当天,学校就把获奖喜报贴在了师生必经的‘别有洞天’胭脂洞旁边,着实激励了自己一把”。


  “做科研不能飘在空中,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大学期间,许传华就曾毛遂自荐到仙桃市财政局参与乡镇企业调查工作。当时的调研科袁科长,认可他的胆识,带着他一起去做了湖北乡镇企业大调查。许传华参与撰写调研报告,后来该调查项目获得省级表彰。


  时至今日,他依然鼓励学生多做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来自16级金融班的高锐同学就感同身受,“正是许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设计调研问卷,指导实践过程和修改申报表格,我们团队项目才获得了教育部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有幸获得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的‘普惠金融·青春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特等奖”。


敬畏课堂:相信教材,但不迷信教材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货币金融学》负责人,许传华在内容上始终以金融的三大支柱,即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主线展开,努力保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


  在他的课堂上,许传华主张要相信教材,但不能迷信教材。许传华上课的风格便是带着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讲授到货币知识时,他会将生活中、报纸上了解的假币案例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去了解假币的印制、流通和国家对于假币的处置,还会结合金融宣传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钱币陈列馆,让学生从参观中联想、体验和思考。“历朝历代都是使用金属货币,为什么不同朝代的金属材质不同、文字不同,我会让学生去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货币文化和历史背景”。


  讲到金融市场中有关股票交易时,许传华假设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试问同学们到底谁在亏钱?他会提前准备好剧本,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吆喝卖烧饼,让同学们扮演买卖烧饼的消费者和过往的顾客,通过演绎一个烧饼的故事,就能让同学们搞明白烧饼的涨价过程。随着故事的结束,他会带领同学们进入股票交易环节的讲学,讲授股票市场的交易方式、交易程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因素,证券投资操作方法。


  为了保证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他还会把自己出席国内外研讨会议所获得的金融素材与学术信息与学生即时分享。“这其实是我们课堂中非常需要强化的方面,也是教材本身需要努力去弥补的地方,因为最新颖的教材也有落伍的方面”。


  在许传华看来,知识远远不止于教材中的几个章节,如果不为它拓展边界,反而受了教材的捆绑。在他的课堂上,常常会预留课前5分钟给学生阅读《金融时报》。“我希望学生告诉我,他们最关注的金融新闻、金融文化、金融理论是什么,为什么予以关注。再结合新闻的重要性、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同学们走近课堂,结合当天的课程内容展开论述”。


  即便身兼多职,著作颇丰,他依然时刻警醒,认为现代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速度可能早已超过部分老师了。“我每次想到明天要上课,心怀憧憬的同时,又有一些担忧。担心自己传递给同学们的知识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能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更广的知识体系,担任金融学院院长后,许传华主张专业招录方式改革,启动金融学大类招生,一年后细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南财经大学就读时,许传华在财金系学习,当时学校主张大类学习,三年后再进行细分专业选择。于是,许传华有幸接受了大学本科系统的学习和跨学科的专业培养。“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们不局限在专业细分的狭窄领域里,更可以灵活运用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形成宽广的知识结构,对于从事研究和求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除了给本科生上课,许传华还指导了硕士生和博士生。16级会计专硕的胡悦是许传华指导的硕士生之一。“许老师虽然作为院长,每天事情很多,可是每次我们找他,他总能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近年来,他指导了15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所毕业的研究生中,均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为此,2018年被学校表彰为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


  今年,胡悦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许传华给了许多指导和建议。“我们从8月份开始开题,10月份做开题答辩,3个月时间反复修改了六七遍。”期间,许传华每周和学生通话、见面两三次,常常说着说着忘了吃饭时间,只为帮学生捋顺思路。


人才培养:协同合作,不遗余力推动金融教育发展


  如果说“做好老师真学者”是许传华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那么“改革创新,培养人才”则是他不懈努力的工作方向。


  “在探索中发展,在磨合中成熟,在变化中寻求稳定。我想科研工作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带领年轻老师抱团攻关,做点实事,做出实绩”。


  2012年,许传华开始担任金融学院院长。同年,金融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建“农银长江学院”,他兼任院长。次年,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学校第一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金融学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现了学校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零的突破。


  2016年,金融学院与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共建了“武汉区域金融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签订了共建省级试点学院协议,谱写了校地共建、校所合作的高位嫁接、借船出海的新篇章。


  “如果你晚上来观察,经常会发现金融学院办公室灯火通明,一批同志对于工作的执着而夜以继日。”许传华鼓舞他的团队,“加班可能会是一种工作常态,只有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才能找寻到一个新的起点和一个新的目标”。


  在团队管理上,许传华十分强调开放性。金融学院每年都有4-6名教师赴海外访学。“我们学院应该是全校教师去海外访学较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我想只有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才能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才能加快国际化课程建设步伐,才能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他还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一线工作,更好反哺课堂教学。同时,他也引进了一批省级和校级产业教授,他们大多为金融企业高管,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这些产业教授不在教育第一线,但是只要培养方案需要,只要课表出来,他们就会带着企业精英帮助我们联合培养金融人才。”


  在许传华的引导下,金融学院行政团队打通使用。“作为金融学院的辅导员,每天与学生交流接触,如果他们自己对金融没有概念,对金融人才培养方案不熟悉,又怎么能把人才培养理念带进学生心中,又如何能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于是,他主张辅导员参加学科专业建设会议,鼓励辅导员带领学生实习游学,开展学科竞赛,提倡师生共同开展暑期调研,让金融理念渗入师生内心,让金融成果师生共享。


  近年来,金融学院一批辅导员得到锻炼,得到成长。2016年,学校辅导员标兵祁君在全国第五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顺利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思政专项博士;2018年,学校辅导员标兵高师作为团队成员获得了第八届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还有晁悦、欧姣姣等一批辅导员,分别获得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的“普惠金融·青春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优秀指导教师。


  “金融学院成建制组织学生游学实习、项目调研、学科竞赛,我们辅导员和带队老师全程跟进,这已经成为了学院发展的传统惯例。” 每年暑期,都有百余名学生前往湖北省农行各网点开展实习实训,许传华往往带领班子成员走访所有网点,看望并了解每一位金融学子。“我实习的网点不大,在孝感市下属的县城,完全没想到许院长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并且顶着酷暑而来”。16级农银班的杜晶文想起暑假的经历,依然很感动。


  16级金试班的朱紫珣也不无感慨地说,“倘若没有许老师的亲切指导,我是没有勇气参加《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抽样调查报告》的调研活动,倘若没有许老师跟我们讲授专业基础课,就不会有今天强烈的专业兴致,真心感谢许老师,我有幸能够获得2018年国家奖学金,当有老师的栽培之功”。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许传华在《以美育人 润物无声》读后感中所引用的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正是他所信奉的教育理念。他也正在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学校金融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