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中国经济今年“超美”?

来源: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5-22

  《光明日报》 5月22日 13版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根据该行“国际比较计划”项目2005年后首次更新的数据,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这份报告引起中外各界热议。这比此前全球经济界预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提早了5年。

  那么,世界银行这一预测究竟从何而来,又有多少可信度?国内专家又如何看待这个多少有些危言耸听的结论?现实情况又与结论存在哪些偏差?

  1、既是肯定也要保持清醒

  中国“超美”?这一结果是如何算出来的?日前,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更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从中显示出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据悉,该计算方法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PP),以便用PPP作为转换系数,将各国GDP转换为统一货币单位来表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

  几年前,中国GDP超过日本。从此,在世界大国的位次排行中,中国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之后,中国何时超越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了国际经济学界的一道必答题。有的预言10年,有的预测15年,还有说20年、30年的,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中国当“世界老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次中国经济“超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其实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在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这种算法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关键在于它依据什么样计算变量,通过什么公式进行核算。”

  “计算所依据的购买力选项是服装、鞋帽等普遍消费品还是中高档汽车、高科技产品?得出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比如在美国购买一个汉堡包需要4.5美元,而在中国只需10元人民币,相当于1个多美元,则得出人民币购买力更强的结论;但我们同时面临着‘卖近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困境,在购买高端产品上我们付出的价格要高得多,这其中的购买力偏差又该如何衡量?”

  摩根大通公司的戴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更愿意采用根据汇率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是在假设世界各国实行统一价格的基础上得出的,而这显然“不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2、尚须多重因素的考量

  中国应该注意到自身经济发展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GDP指标之外,还存在着国家间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多维度的比较。对比中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人民接受教育的平均程度以及医疗等基础设施覆盖率等这些指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诸多层面上的差距。世界银行的ICP报告提供了一个对比的视角和参考,而中国要做的是冷眼看待各种被热炒的所谓“超越美国”的报道,实事求是地在改革关键阶段做好自身经济发展工作。

  不可否认,不管是以GDP来衡量一国财富的尺度,还是靠经济总量来为国家排名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中国的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自2000年以来,年均10%的增长率使得GDP增长了3倍,但经济总量并不代表其综合实力。

  “中国是世界‘老大’?这一认识无疑是有偏差的。与美国相比,总量之外,竞争力落后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科技水平、金融绩效水平还是教育水平等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外延、高能耗为特征的增长,过多依赖投资,而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正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主要障碍。此外,无论是资源还是科技进步上,我们在相当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国家。所以说,仅有增长是不够的,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无水分的增长。”贾康强调指出,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相较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一国货币往往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写照。“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及其世界货币的地位,背后都是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支撑。从全世界范围看,美元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而人民币的使用率仅为3%左右,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显然,作为强国,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必将包括教育水平、环境质量、国民健康水平、军事装备、货币储备、科研机构和高级人才的数量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3、正视人均的“短板”

  事实上,购买力平价主要用于对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行比较。一个更为明显的现实是,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总量平均分配到13.6亿中国人身上,则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事实上,世行的该份报告也显示,按照人均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仅列全球90位之后,而美国排第12位。

  根据世界银行的ICP报告,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仅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以PPP计算的这一数值略高于五分之一。反映国家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个人消费这一指标,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实际人均消费只有美国的11.6%,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只看到中国GDP数额的增长,而忽视在这一数字下人均份额的低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数字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显然,不能脱离其人口数来谈论一个经济体。美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却拥有全球20%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某些方面说,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或许不足为奇,毕竟美国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中国的1/4。

  “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和亲身感受来看,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差距,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张立群看来,如果世界银行的报告仅仅依据GDP就把中国戴上“超级大国”的帽子,并以此要求其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个逻辑和论断显然是不合理的,“当前中国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将从根本上惠及全球经济和世界人民。这是中国承担的最大责任和任务所在,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本报记者 温 源)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除了对于发展中国家相对经济规模存在高估,PPP这一指标本身也存在着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成立,而一价定律要求世界范围内可对比的商品必须完全同质。但是,不同国家市场上的商品必然存在着差异,选择不同的商品作为替代就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服务类的价格更是难以准确衡量。

  进一步地,在选择了一国具有代表性消费物品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权重并选择合适的加权计算方法又造成了二次误差。对于世界银行的ICP报告,我们尊重其权威和严谨性,但是诸多不可避免的因素,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各种人均指标和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人口比美国人口多很多,人均量比起美国还差很远,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算不上发达国家,我们的人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的经济增长也有很多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暴露出来,这个时候要继续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需要靠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些方面还要做一些努力。

  同时,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内部的差异性。在国内地域、城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拉得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相对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很贫困,我们提升人民福利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本身并不反映经济运行的质量,比如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水平与能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水平、环境保护等。在这些领域,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仅靠总量指标排序,无法改变现阶段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中国民众对待“世界第一”没有出现西方所预想的反应,显示民众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发展理念也在倡导淡化国内生产总值导向,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会因总量的简单排序而改变既定的发展方向,国际社会也不应该因此对中国发展水平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