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电影中的党史:《风暴》——红色风暴必将扫荡旧世界的污泥浊水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者:晁悦发布时间:2021-07-12

  前言:电影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利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之一。红色电影蕴含着鲜活生动的党史故事,具有格调高雅的艺术感染力。今天,我们开辟“电影中的党史”专栏,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红色电影,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风暴》——红色风暴必将扫荡旧世界的污泥浊水


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文明


《风暴》海报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早期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其中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又称二七大罢工)是此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1959年拍摄的《风暴》正是以此为题材改编的红色电影。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规模最大的罢工之一,虽然被军阀吴佩孚残酷镇压,但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力量。解放初期被拍成多种版本的舞蹈剧,当时名字叫《红色风暴》,改编成电影时取名叫《风暴》。


  影片以京汉铁路警务处长的父亲看戏遇车祸并污蔑工人黄德发为凶手为开始,叙述了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施洋组织工会、开办夜校、发展党员,并于1923年2月4日发动罢工、1923年2月7日遭到军阀吴佩孚镇压,直至林祥谦和施洋等宁死不屈献出生命的过程。影片反映出中国工人运动早期波澜壮阔的情景。


  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风暴》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情景,同时也说明,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血肉铸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未来的征途任重而道远。青年人要勇于奉献和担当,从容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逼真地反映时代人物特点,施洋的扮演者金山在拍摄电影之前来武汉体验生活。他为了解当年工人生活情况,访问了“二七罢工”的见证者,参观了机车厂、江岸车站,探寻了当年福建街的房屋街道状况,也瞻仰了革命烈士曾玉良(片中孙玉亮的原型)牺牲地等。这无一不体现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对革命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慎重和严肃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