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传承内心幸福感的最好方式”“让我们为湖北餐饮业春天的到来共同努力”……
6月13日上午,百余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湖北餐饮业界的知名企业家和楚菜大师等在线共议湖北餐饮业重启,为湖北餐饮业复兴支招。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疫情期间,湖北餐饮人勇于担当,为医护工作者和社会应急服务机构提供餐饮生活保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武汉市和湖北省餐饮行业遭受重创。武汉大中小微餐饮5.1万家,50万从业者,目前在岗从业者约40%,截至6月7号恢复外卖68%,恢复堂食38%。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湖北餐饮业如何尽快地走出困境、走上复兴之路?
政策扶持,为湖北餐饮纾困
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出台了包括减免房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包括餐饮业在内企业恢复经营。湖北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调研员周呈敏说,湖北省商务厅将和餐饮业一起积极落实国家支持餐饮业疫后复兴的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动楚菜创新发展。
武汉市餐饮业协会会长刘国梁认为,楚菜优势很明显,湖北餐饮业各种利好政策集中。当前,湖北餐饮业应抓住时机,研究政府密集出台的政策,减少税负成本,降低房租、用工和融资成本,增加收入,度过眼前难关。
武汉是中国的英雄之城,也是中国的美食之都。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硕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对餐饮业的支持,将武汉打造成餐饮消费热点城市、绿色酒店亮点城市、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和餐饮消费文明城市,树立武汉“美食之都”新形象。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方爱平认为,复兴湖北餐饮市场首先要抓住中央政府对湖北的系列经济扶持政策的机遇,帮扶餐饮业复苏。
科研攻关,助力楚菜升级
“叫响楚菜品牌,振兴楚菜产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温兴生表示,作为湖北省楚菜文化传播、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湖北经济学院将继续深耕细织,为打造楚菜品牌、发展楚菜产业、建设美食强省贡献经院力量。
积极研发楚菜方便型菜品。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谢定源认为,要依托楚菜研究院等研发基地,对楚菜的历史文化、代表菜点、产业规划、品牌建设等课题进行研究,为楚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楚菜原料选择、制作工艺、菜品风味、标准化、工业化等方面对楚菜科技攻关,为楚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余明社认为,要将技术创新作为多格局餐饮和特色餐饮模式的催化剂,坚持多元化品牌共存。坚持以“技能培训、工艺研究、技术创新”为指导思路,实现匠厨名师、自主研发、产研结合等多种技术保障机制,实现高新技术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形成优势。
化“危”为“机”,抢占发展机遇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认为,湖北餐饮业应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主动适应顾客就餐理念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加强线下线上结合,创新菜品菜式,改善用餐环境,提升就餐体验,在专业化、精细化、优质化上多下功夫,努力破解困境、实现突破。
《炎黄美食》杂志总编辑曾庆伟认为,餐厅酒楼应面对新形势,整合客户资源,调整销售方式,推行集堂食、线上外卖和外带为一体的综合销售方式;各餐厅酒楼在菜品开发、包装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让产品适应不同销售场景的不同要求。
刘国梁认为,此时是新餐饮低成本发展的最佳时机。借疫情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打造健康餐品牌;吸收餐饮发达省份的经验,打造文化餐厅;湖北餐饮要顺应国家新基建、智能制造、餐饮机器人、5G时代和区块链技术的契机,提升顾客全新体验,打造未来餐厅引领行业发展。
彰显特色,带动楚菜产业发展
“‘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和四方。’是楚菜的风味特色。湖北餐饮业界需要适应市场新变化和新需求,加强楚菜菜品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凝练楚菜菜品特色,探索多样化经营模式和销售手段。”湖北经济学院楚菜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委副主席卢永良教授说。
湖北餐饮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餐饮酒店应用优质荆楚食材、优秀厨艺和优质服务,充分展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荆楚美食。”张硕说。
谢定源建议成立楚菜产业发展联盟,打造以农业为基础、餐饮业为核心、食品加工业联动的楚菜产业链;将“世界淡水鱼美食之都”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大做淡水鱼文章。
方爱平也强调,湖北餐饮要做好“淡水鱼菜”这篇文章。武汉餐饮企业应努力把淡水鱼菜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做出规模、做出效益,湖北淡水鱼通过武汉这座特大城市餐饮业的带动,促进淡水鱼养殖、加工、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打造一个富有江汉平原特色的淡水鱼产业链,这对振兴湖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健康楚菜新名片。”湖北经济学院楚菜研究院副院长曾翔云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