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把家国顶在头上,把人民抱在胸前” 这位大学教授写给2500名学生的公开信让人动容

来源:湖北日报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20-02-18

  停课不停学。2月17日,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军在网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课前,给全校在线学习该课程的43个班、2500名大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


  残冬尚未褪尽,新春还在徘徊。公开信中说,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战争、瘟疫和水旱虫震等灾害,是从未断过的。血泪和苦难,造就了中国人民的不屈和奋斗,也坚定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大家对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应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信中说,同一片家园下,我们都是荣枯与共的一份子;同一场疫情下,我们都是那个风雨中的夜行人,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波翻浪涌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做中流砥柱?是自保保人,还是乘乱取栗?这实际上是对人性和人品的极好考验。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大家应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养成敢于担当的品格。


  何以兴邦?信中说,邦之兴在青年,青年之兴在教育,教育之兴在读书。大家应养成好学深思的读书习惯。放下手中玩游戏的手机,通过读书来养大我们的志向,开阔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灵,养成我们的人格,打下我们将来做有益于社会的现代公民的基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残冬尚未褪尽,新春还在徘徊,值此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开讲了。不用说,这时候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压抑的。原因么,当然不是这时序,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且暴虐凶猛的大疫。因为这疫情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武汉,武汉就在“风暴眼”上。


  正因如此,所以这个学期迟开了些时日,我们这门课也上得有些特别。我们用网络教学替代了面授,屏幕替代了教室。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们全体老师还决定给大家写这么一封公开信。


  决定易下,下笔踌躇。为什么呢?因为写信者不在战“疫”第一线,既不可吹号角,也不可冲锋陷阵,还不可作报道、传信息,更不可坐而论道,空发议论。我们只能以自己的身份,结合当下的疫情,针对这门课程的要求,说一说我们的看法。


  说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说的是,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大家对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应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战争、瘟疫和水旱虫震等灾害,是从未断过的。远的不说,仅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这些天灾何日无之?单就瘟疫而言,一场1910年秋天席卷于东北的肺鼠疫,就险些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灭顶之灾!内政腐败,外敌欺凌,加之这些天灾疫难,我们说那时候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苦难史,毫不为过。这些,今后我们是会在授课中共同学习了解的。当然,血泪和苦难,也造就了中国人民的不屈和奋斗,也坚定了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这也是时代之“危”局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也遭遇过疫情天灾的打击。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我们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依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终于战胜了疫情天灾。那时候大家年纪还小,可能对这些没什么记忆,那么这一次疫情,作为亲历、亲闻、亲见者,大家对党中央高度重视、习总书记亲自指挥,对人民军队医护人员除夕夜奔赴武汉、全国19省市对口支援湖北,对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造,应该有清新的印象。“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来的优势,已确凿无疑地展示在了世人的眼前,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实,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历史选择的正确。


  其次,我们要说的是,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大家应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养成敢于担当的品格。


  人活天地间,本如“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有意义?对此问题,相信见仁见智,各有答卷。在课程尚未开讲之前,我们还不能给大家一些明确的事例,我们只能说,在近代风雨如晦、民族多难之时,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进步、人民安康,或捐躯于疆场,或洒血于暴政,或投身于学术研究,或开启民智于蒙昧。他们,也是父母的思念,爱人的牵挂,孩子的靠山,也有生死爱恋儿女情长,然而,在国家面前,在人民面前,他们把国家顶在头上,把人民抱在胸前,他们的人生,化作了巍巍青山,滔滔江河。


  同一片家园下,我们都是荣枯与共的一份子;同一场疫情下,我们都是那个风雨中的夜行人,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波翻浪涌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做中流砥柱?是自保保人,还是乘乱取栗?这实际上是对人性和人品的极好考验。这次抗“疫”期间,我们见证了84岁钟南山院士的逆行而上、直言警世,见证了六零后医生张继先的职业使命、勇报疫情,见证了八零后医生李文亮的正直善良、“吹哨”醒人,还见证了无数为阻击疫情迎难而上的军人、警察、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正是他们的无畏无惧,英勇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安静于家,安心于学。他们的责任担当、正直勇敢、牺牲奉献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倡导的精神追求!


  在这次战“疫”中,网上有一段话广为流传:“疫情结束之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国家的兴盛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的风尚。”这是多么深切而沉痛的呼唤!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经历这场疫情之后,大家应养成好学深思的读书习惯。


  人们常说,多难兴邦。多难何以兴邦?邦之兴在青年,青年之兴在教育,教育之兴在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养志,可以生出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培养独立人格、思想远见;读书可以育成知法守法、遵纪循章的现代公民;可以培养儒雅温润、谦和理性的文化传人。最近网上有一条段子:说当我们喊出“武汉加油”时,日本友人却在寄给我们的捐赠物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份优雅、隽永可是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呀,今天怎么成了舶来品呢?倘使我们再不捧起书来,细读深思,我们还要等待某一天外人在我们面前再一次展示唐诗宋词、诗曰子云吗?


  尽管是网课,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通过读书来养大我们的志向,开阔我们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灵,养成我们的人格,打下我们将来做有益于社会的现代公民的基础。


  抗“疫”还在进行,拐点尚未出现,但曙光已显,让我们祈祷疫情早日解除,武汉早日解封,我们早日回到课堂上对坐畅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