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晁悦 周静怡 黄雨欣 王彩红
下午4点到晚上10点的校园是最热闹的。
结束一天学习,同学们走出教室,开始运动时光。有的在户外运动场踢足球、打篮球,有的打开“体适能”APP开始当天的跑步锻炼。在体育馆可以看到有人攀上15米攀岩墙、或者飞奔在扁带上,从排球场可以听见欢呼呐喊声,关上瑜伽馆的门则进入了静谧空间。有人喜欢在健身馆“撸铁”,有人热衷于“泡”在恒温游泳池选择破水前行,更专业者,则与教练相约,到汤逊湖一隅的水上体育教学基地,体验桨板、划艇带来的快乐。
在全校3.3万生龙活虎的学生身后,站立着一个激情四射、享受教育之乐的49人团队: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体育场馆中心的老师们。他们,培养出全国扁带冠军汪晟、凡雨珊;指导排球、篮球、足球、游泳、田径等运动队参加省级各项赛事,为学校争得荣誉;带领AMAZING啦啦操队冲出国门,在2021年第三届亚洲大学生锦标赛获集体街舞亚军、技巧季军;帮助2022届学院学生国内考研升学率达到25%。
并非一夕之功,实为十载耕耘。2010年,体育系招收第一批学生;2014年,组建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年,休闲体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休闲体育专业位居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全国第三,专业档次为A+,列于中国高水平专业之列。十年间,他们在专业内大踏步向前迈进。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孙辉说:“学校体育工作和一流专业建设互融共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全面提升了体育在‘三有三实’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喜欢运动
“嗨,你的跑步打卡多少次了?”“不到30,走,晚上去跑个一千米。”这种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同学们之中发生。
跑步打卡是学校为了督促学生保持日常运动量特意设置的环节。《学生课外健康跑通知》里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一学期跑步20-34次记为合格,35-49次记为良好、50次及以上记为优秀,每学期健康跑有效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经审核通过可获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附加分。
“这些安排和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多运动,在校园里形成长期运动的氛围。”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任张诚说,“我们也希望自己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一直保持身心健康嘛!”
除了平日跑步,学院还抓住、用好体质测试这一指挥棒,引导同学们自觉锻炼。《湖北经济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办法》于2020年底正式出台,规范了体测实施、管理、保障,并从制度上将体测与毕业相挂钩。“现在的体测集运动记录、测试、开出运动处方等方面为一体,形成闭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体育教师都可以掌握相关数据信息,由此老师也可以为学生给予更精准的指导。”张诚补充道,“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后就会认识到,体质测试并不只是考试。”
除了日常运动制度保障,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更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授课质量上。“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学院80%教师的评教都位于学校前50%。”院长孙辉介绍,“我们以组织参与好授课大赛为契机,不断落实新老教师传帮带、相互听课等制度,提高教学水平,让体育课更精彩。”
2021年,身着健美服、手提人体骨架的杜君鹏老师斩获学校授课大赛一等奖。他已经是有16年教龄的资深教师,平时既讲授健身健美专业课,也教公共体育散打课。哪怕如此资历,他在比赛前也经历了一番打磨。
学院组织成立评委组,一起听课、磨课,为杜君鹏提出调整意见。“吴昌燕老师建议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陶然老师建议我贴合授课课程穿紧身衣更合适,当然自己也要琢磨有效示范的技巧。”杜君鹏笑道,“比如在教授深蹲时,我让学生坐在凳子上再站起来,因为这就是一个深蹲动作。把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更好理解。这种沉浸的打磨最终还是为了教学。”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目的,学院希望全面提升。孙辉指出:“除了参加校赛的老师,学院里竞争到前几名的教师,也会在年分配、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支持,我们希望老师们都愿意做好教学,能够通过第一课堂让更多同学喜欢运动。”
研究服务于教学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也应当服务于教学实践。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科研课题多围绕教学展开,近3年每年都有4项以上教科研课题获评省部级立项研究项目,3项教研成果获评省级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副教授岳峰长期教授游泳课,指导学校游泳队,她的研究项目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学生从小开始上体育课,但是经过12年体育教育很少有学生较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她指向泳池中训练的学生说,“我的研究就是从这里出发。”
岳峰希望通过探究丰富的、高质量的、结构合理的大学体育模式,挖掘教育资源,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今年她以《‘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为题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她说:“游泳课目前正在探索‘课程选择+高级班+网上教学+课外锻炼+专业竞赛’五位一体的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创新模式,目前运作比较顺畅,希望可以形成固定经验,不断推广。”
“对于体育学院而言,教师的研究还是要紧密围绕教学需求展开。”孙辉打开《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指着文中“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一句话说,“我们鼓励老师在教研项目上进行积极探索,同样也要求各系部通过每月院级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深入挖掘教学潜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年教师杨帅主要负责水上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他协助组织了秋季学期第一次院级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水上桨板运动。全院教师前往位于汤逊湖一隅的水上基地,他们穿着救生衣,两人一组配合划桨板、水上救援,体验学生上课过程。“老师们在体验后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议。”杨帅说,“这对我们目前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推广都有借鉴意义。”
“在武汉的高校里,我们有独立的湖面水域用以开展水上运动,这是一个明显优势。”副院长李燕燕介绍,“桨板是一个新兴运动,在青年群体中颇受好评。我们正在不断探索和打磨新兴课程,争取在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让更多师生体验不同的运动快乐。”
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要让经院运动氛围浓厚起来,少不了培养一批体育技能“高手”。
副院长孙立海说:“现在休闲体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户外运动》课是省级一流课程。面对学院新机遇,我们更要乘势而上,抓好人才培养质量。”
休闲体育系系主任王玉锋是扁带队的指导老师,在他看来扁带是一个年轻的运动,对于专业发展而言,正好是一个可以努力赶超、积累后发优势的项目。“我们平时除了在场馆内扁带训练场练习,也会在西区沙坑排球场做跑跳练习,锻炼学生小肌群的力量和腿部肌群的协调。”休闲体育Q1841班汪晟、凡雨珊正是在王玉锋指导下,于2019、2020连续两年摘得全国扁带精英赛速度组冠军,成为新一代体育学子的代表。
“两位同学的成绩离不开王玉锋老师的悉心指导。”孙立海说,“学院要做的是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中。”
2019年,学校在新修订的《专业学科竞赛目录》中正式增设体育竞赛类别,这代表着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竞赛有了制度上的激励保障。孙立海说:“在学校对体育运动竞赛级别给予认可的同时,学院配套在年底考核、工作量认定和年底积分认定上给予认可。”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除了对获奖成果有认可,学院更是将各项学生指导工作进行系统划分,并编入教学系统,保证教师指导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
孙立海介绍,学院一方面开设体育俱乐部高级班,由任课教师优选具有运动基础的骨干,组成高级班,以通选课授课的方式保证更专业、更优质的训练。如Amazing啦啦操队、游泳队、桥牌队等多采用这类授课方式保证专门时间、专门场地用以训练。
另一方面,对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3类学生,如排球、足球、田径,进行训练单列。为了确保运动员有专门时间用以训练,冲击更高层次奖项,同时为了落实教练员工作量,学院将训练作为课程,编入师生课表。孙立海介绍说:“目前,高水平运动员大学四年的训练课程共有14个学分,分为7个学期进行授课。”
教授王义平是排球高水平运动队主教练,在他指导下,沙滩排球姑娘们在2021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荣获全国第九名的成绩。“学生的培养放在各学院,但训练、管理、竞赛就由我们负责。”王义平说,“我们指导队伍每周训练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2周开一次队内会,总结团队作风和技术训练。”
“我们学院老师向来有攻坚克难、乐于奉献的传统。”孙立海说,“学院也会主动考虑给予老师课酬和奖励的认可。”也是通过院系、师生努力,近年在疫情防控、赛事减少的大背景下,学生获奖仍有质的飞跃。近3年,学生团队获得挑战杯省二等奖、全国市场调研大赛一等奖、湖北省体育产业技能大赛金奖、互联网+大赛省级特等奖,这些都填补了学科竞赛获奖的空白。
党的建设是龙头
党的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点滴工作间不断贯彻这一理念。学院党委书记高鹏认为,学院党委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及时准确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通过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成效引领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的重点工作在于发展目标怎么定,人怎么想,治理体系如何优化,风险矛盾怎样化解,把更大、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聚集到学院发展的大事、要事上。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学院应届毕业生对“西部服务计划”和应征参军入伍热情高,考研升学质量也保持着较好水平。2022年6月,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考研数据新鲜出炉,考研升学率达到25%。这已经是该院考研升学率连续2年超过20%。在高鹏看来,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用心用情、真抓实干是唯一的秘诀。“院长和书记牵头,每位院领导都有指定帮扶的考研同学。”高鹏取出《2022届考研联系表》,指着学生的姓名逐一介绍,“帮扶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时,院领导随时了解、掌握备考学生情况,从报考专业分析到备考心态调试,从二面技术辅导到调剂信息通报,都会提供有效指导。”
各党支部也主动进行工作部署,引导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考试辅导等工作。组织员张丽君介绍,学院对原有教师党支部进行重组,根据系部和专业方向进行调整,更加做好师生对接工作,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支部也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讨论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情况。张丽君说:“党员教师对学生指导更加全面,学生获益良多。”
4月,休闲体育Q1841班的安雨凝正面临三峡大学体育专业的专业复试,在太极拳项目的训练中,始终有一个动作做不好,党员教师晏心平则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通过半个月的强化训练,她的技术登上新台阶,人也更有自信。最终在老师、学妹们的帮助下,安雨凝顺利通过复试,成功上岸。
同样学生党总支也已经形成工作惯例,自发组织考研模拟考试。辅导员郭婷婷连续2年指导组织工作。“支部党员用2个月的时间,亲手制作答题卡、准考证,所有流程严格按照考研实际情况进行模拟。”郭婷婷介绍,“成功上岸的同学也会在毕业后继续指导下一届考生,这样的传承我们会继续保持下去。”
考研率不是育人的唯一指标,甚至不能算是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来之不易的结果中对学院教风学风管窥一二。
办大事就要能凝聚办大事的能量,有了目标、形成共识,就要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为主线,凝心聚力,善作善成。
如何凝聚?想师生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指导团队工作量得不到认可,就想办法将指导编成课程给予学分;成绩获奖难以认定,就推动纳入学科竞赛进程;师生饮水不便,那就在体育馆、健身房、体育场增设饮水设备;夏季羽毛球馆闷热,就积极协调推动添置空调;学校师生对体育运动有更高期待,那就尽可能提供场地和给予指导……点滴功夫、细枝末节,让学院不断成长为更有战斗力的团队。
经院的夜晚是热闹的,那一刻,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在哪里呢?
有人在健身馆指导学生做课后拉伸,有人在西区操场带领田径队开始一天的训练,有人在办公室、家中书桌前面对电脑撰写项目申请书,有人正整理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下最重要的一笔论述。
他们大多数人结束了一天的授课,但依旧前行。
“近十年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跨越发展的十年,奋斗历程积淀了教师热衷体育教育的好传统。”高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将湖北建设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学院更需要将旧动能切换到新动能,激发新的内生动力。面对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体育工作实施方案需要和‘三大战’的机遇挑战,我们在学科方向凝练、高水平科研成果孵化、大学体育和群众体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还有很多局要破、路要走。我们也会尽己所能,为经院培育好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