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在发挥优势、学做结合中推进高校主题教育

来源:湖北日报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19-10-09

《湖北日报》2019年10月9日第9版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分级分类指导。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情况复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特点,科学合理作出安排,改进组织指导方式,保证学习教育全覆盖,增强主题教育效果。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高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突出主题教育内容选择的针对性、组织方式的灵活性、过程安排的开放性和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往细处抓、往实里落、往深处走。


    一、内容选择的针对性


    研读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第二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应从通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开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研读经典的过程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认识的再深化,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掌握贯穿于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学习理论。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应依托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机构,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宣传方面的优势。在学习内容上,要弄懂、学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点书目,打牢学习教育的基础;在研讨重点上,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问题;在学习成效上,产出一批与主题教育相关的理论成果。

    领悟精神。高校在开展主题教育时,应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的学习领悟。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学习、专家授课等方式真正学懂弄通,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查摆自身问题、解决工作问题、推动高校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通过上传下达、相互比对、自身检视等方式把握方向、找准问题、提出措施,实现部署和落实的统一。


    二、组织方式的灵活性


    校内与校外联动。高校不能把主题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内,而是应充分发挥理论研究高地的优势,把理论研究向校外辐射。用最新理论成果服务校外单位开展主题教育的实践,体现理论研究成果的价值;高校也应把校外关于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提炼,保持理论的生命力。高校主题教育应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通过调研和交流,强化主题教育的效果。高校和校外单位应加强交流,学习对方开展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本单位主题教育的开展;高校和校外单位可以共同举办主题教育的相关活动,推动形成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

    线上与线下互通。发挥高校作为教学基地、研究高地、思想阵地的优势,通过专家授课、集体研讨和现场教学等方式积极地开展线下学习,把主题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针对师生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利用现有网络教学系统为主题教育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设立“精品课程”“理论大讲堂”等为师生提供菜单式的、便捷的网上学习平台,让师生随时随地学。此外,高校在开展主题教育时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集中与分散结合。高校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干部,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形成主题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使高校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时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大集中、小集中,大分散、小分散等形式保证主题教育实效;对短时出差和固定岗位的党员干部采取晨读、夜校等分散教育方式;对在外学习、实习、访学、培训的流动党员采取送学、寄学、鼓励其自学等方式来保证教育成效。


    三、过程安排的开放性


    主题教育在高校的深入开展,应高度重视开放性,确保党员干部的全面参与,确保问题的全面查摆,确保整改的全程抓实。

    党员全员参与。高校主题教育事关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应该把主题教育看作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实践、实用、实干人才的有效路径;看作是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看作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高校主题教育应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精准施策,科学安排、有序推进。

    问题全面查摆。主题教育的开展,是铸魂育人的重要路径,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党员干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与不足,都应该在主题教育中得到全面检视。主题教育应成为检验高校发展成效的试金石,应成为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的磨刀石,应成为培育党员实干作风的压舱石。主题教育过程,要做到查摆问题有清单,检查问题无死角。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查思想、找差距、挖根源,着力实现党员干部队伍质量提升。查摆问题重实效,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整改全程抓实。高等教育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整改要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评议,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把措施抓实,积极吸纳校内外各方的建议与指导,保证措施科学有效。把结果抓实,认真向社会展示主题教育的成效,接受方方面面的检验,切实做到整改工作持续推进。


    四、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主题教育要注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把这一根本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内涵发展。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应立足于人才培养,推动内涵式发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在效果方面以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充分挖掘高校潜力,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通过软硬件的改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效果及国际交流成效,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优势,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通过事前调研、过程跟踪、事后反馈的方式,开展随机、多指标测评,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效果的标尺。

    人民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既是教育的参与者,也是教育的受益者。因此,高校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应本着“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主题教育促改革,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让学生受益、家长放心、社会认可,通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叶晓东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