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舒缓地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充满年代感的照片墙视频,流淌着的音符和照片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9月26日晚,湖北经济学院教学二楼201智慧教室,该校两门思想政治选修课《当代中国》《领航中国》以“壮丽七十年,礼赞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公开课开讲,200多名学生和老师在现场聆听。
历史的声音——“只有中国强大兴盛,就再不会被欺负了”
“超燃开学礼”湖北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民族复兴》的主讲老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卢勇副教授在公开课现场讲述《走向复兴的中国》。卢勇老师以独有的共情式演讲,告诉学生新中国七十年来,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飞跃。中国从积贫积弱迈向现代化强国,告别文化自卑重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只有中国强大兴盛,就再不会被欺负了”,卢勇老师通过意大利归还晚清中国部分文物来说明了这个简单直白的历史教训。
共情演讲的最后,这个结论逐渐清晰,“担纲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使命”。
岁月的声音——“孩子们,我85岁了,我也有偶像,他是张富清”
公开课的现场,来了两位老兵——包卫和陶君成。老兵包卫参加过解放战争,新中国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离休前为大校。老兵陶君成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休前是湖北经济学院教授。两位老兵动情讲述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让两位老人动容的是,他们都把话题集中在了逝去的战友。“他们很多人为了新中国粉身碎骨、壮烈牺牲,今天连名字都不曾留下”。老兵包卫告诉现场学生,今天的中国来之不易,不了解过去不懂得今天的幸福。“我不是英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他们很多人牺牲时不到20岁,如果他们活到今天,会跟我一样,满头白发。”提及牺牲的战友,老兵陶君成眼含热泪。
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包卫老人教导学生时说到:“孩子们,我今年85岁了,我也有偶像,他是张富清,向他坚守初心深藏功名学习,做对人民对民族有益的人”。
我们的声音——“要让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在行走中理解中国”
财政Q1641班学生余芳顺和付睿思是上一季《当代中国》选修课的学生。在课堂“行走中国”实践教学Volg展播中,两位同学分别选择了“桥”和“路”为主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才真正的被连接起来,余芳顺同学通过“桥”的故事勾勒了武汉正在扮演今天祖国的“立交桥”。付睿思同学用视频表达了她的欣喜,因为今年年底回家的“路”——汉十高铁即将建成,她在毕业前可以坐高铁回家了。武汉路桥的变化是中国路桥快速发展的窗口,而武汉这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共和国七十年快速发展的缩影。
用心的拍摄,真情的旁白,这样的视频作业会产生温度。让学生用视频讲述行走中国的故事,是两门思政选修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短视频催生了新知识产生的影像途径,又利于传递,它契合了00后学生的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银河介绍到,“思政课的课堂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要让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在行走中理解中国。”据悉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半年通过“行走中国”实践教学活动,共收到学生600多段短视频,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的精彩之作。
“这样的公开课的形式很新颖,照片是我们学生提供的,卢勇老师讲理论、学生讲实践,老人讲故事,令人感动,这是有温度的课堂”,课后张雨尉同学的在反馈单写下了这段话。
“类似于电视新闻杂志的打开方式,我们尝试着用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方式来打造思政课课堂,让故事在讲述中自然流淌,让同学们在有温度的故事中,倾听这个时代发出的声音。思政课课堂,有温度,才有深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晓东说,思政课要将大道理揉碎了讲,讲进学生心里,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汪佳睿 尚大原 刘庆志 通讯员 代保平 责任编辑 谢宝莹)